家校共建 携手育人

本报记者 吴强 通讯员 董效武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但不是万能的。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健全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整体的育人目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既是对学生、对家长的尊重,也有助于学校改进和完善工作。”记者日前在菏泽采访时,菏泽一中校长王可正深有感触地说。
  2009年12月,省教育厅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在全省中小学中广泛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作为全省素质教育典型的菏泽一中,把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作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并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效果。
民主管理的桥梁
  2010年4月3日,经过充分准备,菏泽一中召开了第一届学生家长代表大会,推选出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7名、委员22名,并表决通过了《菏泽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菏泽一中家长委员会正式成立。
  家长委员会成立了,但是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前,学校习惯于将学生家长拒之于校门之外,结果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做法不理解,甚至误解。让家长从学校教育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家校携手结成育人同盟军是菏泽一中给出的解答。菏泽一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专题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检查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制度,坚持定期向家长委员会汇报工作,介绍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还公布了家长委员会公共邮箱,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先后收集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两千多条,畅通了民主治校新渠道。
  以前每到放假、开学或周末,学校大门口总是聚集了大量接送学生的车辆,学生进出校门很是困难,学校请交警疏通交通效果也不大,为此很多家长有意见,担心孩子的安全。经过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多次沟通协调,一方面学校扩大了校门口的停车场地,实行了节假日错时离返校制度,另一方面家长委员会给广大家长做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配合学校维持好交通秩序,顺利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素质教育的课堂
  全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始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获得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同、理解与支持。菏泽一中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以前学生凤凰彩票紧、作业多、负担重,家长有意见;现在作业少了、凤凰彩票多了、负担轻了,家长的意见更大了。菏泽一中首先做好家长委员会各位委员的工作,主动向他们介绍上级关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新举措,邀请他们到课堂上参观,与学生座谈,感受学生的变化,倾听学生的心声,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从家长中来,到家长中去,以公开信、座谈会、电话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解释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改革举措,远比学校出面宣传更有说服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的同向合力、同频共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菏泽一中家长委员会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菏泽一中家长委员会致全体家长的倡议书》,邀请家教专家为家长作报告,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努力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促进家庭教育更加科学有效,让家庭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力量。
课程改革的资源
  2010年6月23日,一起抢劫案件在菏泽一中进行现场公开审判。这是学校家长委员会精心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报告会。他们通过邀请牡丹区人民法院到学校公开审理一起青年抢劫案,为全体学生上了一节真实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面临着课程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长者,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定期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菏泽一中经过认真考察,从众多家长中选聘了十多人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分别为学生讲授牡丹文化、水浒文化、鲁西南风俗以及戏曲、书法、剪纸、摄影等课程。“家长教师”们都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专业基础,授课紧紧依托地方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此外,菏泽一中开展的“行业体验,导航人生”、“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也都得到了家长委员会及众多学生家长的帮助。目前,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共确定了市科技馆、冀鲁豫革命纪念馆、菏泽发电厂、玉皇化工厂等20多个场所作为学校的定点社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