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喜欢做作业

本报记者 赵德宝 通讯员 吕晓红
  “以前做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少不了爸爸妈妈督促,可现在我却像盼望生日礼物一样期待着老师的下一个主题作业设计。有些作业需要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假期来完成,但我们并不厌烦……”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语文“开放性作业”展区前,正在进行班级作业解说的小瑶自信而快乐地告诉记者。
  是什么让曾经谈作业色变的学生们喜欢上作业,热情高涨地去做作业?
  该校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进行开放性设计,让作业与生活对接,让做作业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
开放性设计让作业适应学生需要
  该校把“丰富作业类型,拓宽作业视野”作为语文作业改革的切入点,初步构建起主题研究型、创意手绘型、情智发展型、个性阅读型、观察感悟型、演说交际型、主题活动型等语文作业模式。
  为了加快作业改革进程,该校出台了“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优秀作业设计收藏库,采用“课题认领、分工突破、智慧共享”的研讨策略。徐丽玫老师认领的小课题是“个性阅读——读写画编中积淀文化底蕴”。她发现很多学生都把做读书笔记当成了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读书的效果更无从谈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自己孩子那里得到灵感,设计了一种学生们喜欢的作业形式——读书连环画,并在全校推广。五年级学生李浩然读完《上下五千年》后,设计的连环画读书笔记采用了人物卡片的形式,文字是自己概括总结的,画面是自己绘制的,文质兼美。为文章插图、制作读书小语、制作推荐阅读海报等,这些如艺术品一般的读书连环画,提升着学生的读书收获,也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和创作的奇妙。
  郭继梅老师对“情智发展型”作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寒假前,她为学生们设计了作业《特殊的礼物》:“假期中,请你精心为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写一两句话,写出这位同学的一个让你欣赏或感动的优点,然后根据这个优点选择或创作一句名言送给这位同学,寒假结束入学后,分发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该校开设了“作业小超市”。去年的暑假作业,每个级部都设计了至少三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来做。
作业与生活对接
  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也应该走向生活。去年5月12日,该校五年级教师组织学生与家长携手开展了“玩具义卖”活动。参与的学生挑选自己的10件玩具,到公园、超市等人流密集处进行义卖,所得款项捐给地震灾区。活动充满挑战,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从中,他们学会了怎样跟陌生人交流、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心、怎样劝说他人。活动结束,一篇篇感受真实的文章也就在学生的笔下“流淌”而出。
  四年级教师在学期结束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回放自己四年级的生活。刘伊凡同学用一个星期的凤凰彩票制作了手绘本《我们四·四班的坏小子们》,封面设计、目录编排、文字撰写、绘图装订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封面上的文字吸引了记者:“编著:刘伊凡;出版:童年出版社;定价:无价之宝……”“无价之宝”这四个字传递的是学生的自信和对自己作业的喜爱。
  主题活动型作业的开发,让学生们从生活中找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从而使语文作业不再枯燥单调,变得有趣、有用。
创新性评价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期待
  该校推出了星级评比、流动点评等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后序展览活动,让学生在展览中体验快乐,在欣赏中提高自我。所有展出的优秀作品由学校收藏,并颁发收藏证。采访中,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偷偷跟记者说:“看着别人的作业被展览,还得到校长亲笔签名的收藏证,真羡慕啊!我也要争取得到一张。”
  另外,教师们还独出心裁,把“作业的设计权”、“作业的评价权”作为奖品送给作业特别出色的学生。“我期待着老师精彩的作业设计,也在小组里试着自己设计作业。设计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并被老师采用是件极其快乐的事情……”四年级学生台永康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期待。
  “不是我们的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创造力,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的机会。小小的作业里真的能做出语文教学的大文章。作业开放了,与生活对接了,语文也就因为走向了生活而变得丰盈厚重。”该校一位教师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