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将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本报讯(记者 刘凯)省教育厅等6部门日前出台的《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提出,我省将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计划中提出的主要举措是: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班风校风,增强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和科研诚信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使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齐鲁校园风清气正的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该计划主要有六大亮点:
  ——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中小学校要依托教导处等有关中层机构成立学生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心理、活动、实践、发展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校园网页、专栏。科学利用网络手段和资源,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德育活动和学风建设活动,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方式。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的自由发展。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好品德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探索制定客观的德育量化标准,建立学生奖惩情况、思想道德表现等方面的档案。通过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社会评议结合的办法,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防止片面性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生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实践活动凤凰彩票初中生每年20天、高中生每年30天。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到2015年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立校外实践教育的社会义务制度,政府机关、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责任。
  ——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任制度,把师德素质作为先决条件。建立师德考评问题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及时劝诫,对劝诫不改的进行严肃处理;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通过组织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掌握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工作情况。省辖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改善德育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落实相应的补贴和待遇。高校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要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教室、图书资料、体育场地、校园网、少先队队室、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建设。
  ——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制度。对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实行“零容忍”,进行严肃惩戒;对学术失范行为,通过学术自律、督促查纠、通报情况等规范治学行为,促其遵守学术规范。克服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科研业绩的偏向,把创新程度作为衡量科研成果的核心要素。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对科学研究的不同成果形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逐步建立学术诚信档案。把学术道德与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