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功举办2011年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
发布日期:2011-04-1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765次
本报讯(记者 尉文)“练就一流技能,赢得精彩人生。”4月7日至12日,由省教育厅、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2011年山东省“鲁商杯”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潍坊、济南、淄博、德州、枣庄、烟台、泰安等7个市共同承办,在潍坊设立主赛场,扩大了竞赛覆盖面,全省各级参加大赛的学生数达30余万,“校、县、市、省层层竞赛”的比赛机制已经逐步形成。
本次大赛是第四次全省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指导思想。该项大赛逐步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的单一竞技形式向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普惠形式转变,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大赛制度,使大赛覆盖每一所职业院校、每一个专业、每一名专业教师和在籍学生,力求达到“行行出状元、个个是能手”。
今年大赛还扩大了竞赛覆盖面,根据我省专业设置、教学规模和社会需求适当增加和调整了竞赛项目。中职组增设了现代会计、护理技术、焊接3个专业,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现代物流技术、现代会计、护理技术、焊接技术应用等12大专业类别的43个岗位技能项目。大赛规模和覆盖面均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曙光介绍,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在全省职业院校选拔“武状元”,是省政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专门作出的一项制度设计,是一项战略谋划。徐曙光指出,职业大赛的目的,就是引导职业学校改革教学模式,改变职业教育“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方案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真正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素质的需求。职业教育要“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将自然人变成职业人,让他们“自立于社会,能动手、会操作、有真功夫”,通过劳动体现其价值,有尊严地生活,有朴实精彩的人生追求。
本次大赛还吸引了各大企业热情参与,深度推进了教产合作,全省100多家企业和大批来自业内的能工巧匠参与了今年的大赛指导和评判工作。大赛期间,还组织举办了职业院校学生与企业招聘洽谈会,引导企业现场观摩、与获奖选手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解决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
此外,省教育厅等4部门还出台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励办法》,重奖“武状元”。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职组选手,可以免试对口升入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学习。省财政将对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总共拟拿出800万元奖励2010年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指导教师和获奖选手,资助学生的学习,推动学校、教师积极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