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村”变成了“秀才村”
发布日期:2011-05-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679次
本报记者 宫钟华 通讯员 徐淑霞
春到黄河口,大地尽染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当记者走进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一个普通的村庄前王村采访时,已接近中午,阳光格外灿烂。一辆黄色的接送小学生的校车从村中驶过,学生们的欢歌笑语不时撒出车窗外。“这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成自个儿买的车,他亲自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一位村民这样说。
前王村是个仅有49户158口人的小村。因为地少,多年前,村里的青壮年纷纷进城从事建筑工作,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工村”。近10年里,这个村走出了20多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他们有的留高校任教,有的在省部级党政机关任职,有的在大企业做了白领……小村虽小,村民的教育理念却新。
“装修设计、墙面美化等活儿我干不了,只能干粗活,所以越来越感到学文化的重要性。”当了十几年农民工的村民张树华说。因为感悟深,他格外重视对儿子张鹏的教育,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他都按时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工工整整地在本子上记下孩子的点滴进步或不足之处;他利用闲暇给孩子讲一些自己知道的成功人士的事迹;他将孩子带到工地一起劳动,让他体会“付出与回报”的分量;他将吃馒头加咸菜的午餐省下的钱换成一本本书送给孩子做生日礼物……去年,张鹏将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北京某外企的聘书同时送给父亲作为中秋节礼物,令张树华倍感荣耀。
“莲莲打电话了,问你身体好不好呢!”刚从田里回家的村民曲宝楼就听到妻子兴奋的喊话。莲莲是全村人的骄傲,去年从外贸大学毕业后,考到了北京海关。曲宝楼说:“俺是打工供着孩子上学。从小俺就教育她要有志向,要勤奋,要立志成才。孩子上中学时,她妈身体有病,俺没让孩子耽误过一天课;孩子上高中时,俺经常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成绩也曾出现过下滑,俺心里着急,但从没表现在脸上,俺和她坐下来共同分析原因。为了帮她树立信心,俺还咨询过心理专家呢!”听到一位农民说出这样的话,记者有些意外。“先苦后甜嘛!这不,孩子工作了,俺也从农民工岗位‘退休’了,孩子不让俺干重体力活啦!”他又面带幸福地补充道。
同样有个研究生女儿的村民王树春最近正忙着给一家公司搞装修。他将摩托车停在村文化大院门口,与记者攀谈起来:“俺闺女艳萍能够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并顺利在北京就业,得益于村里浓郁的学风。这些年,俺们这些父辈农民工不光干活时较劲儿,教育子女更较劲儿。谁家孩子优秀,谁的脸上就格外光彩,走在村里都觉得高人一截呢!”他幽默地说:“原先,俺村叫‘农民工村’;如今,俺村可是真正的‘秀才村’了。随着教育的发展,俺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