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杏坛 红烛本色

本报记者 孙险峰
  初次见他,你一定感觉不到他的与众不同:中等的身材、清瘦的脸庞、谦逊的态度……
  而这名普通的教师获得了如此之多的荣誉: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科研型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水城名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深入了解他,你会发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执著务实、孜孜不倦的红烛本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眼界和魄力……
  他就是莘县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生物学科教师李银乐。
痴迷教学科研 追求教育真谛
  熟悉李银乐的人都知道,学习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理论、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等书籍,他无不涉猎。在他的办公桌上、床头上都摆满了书。同事们开玩笑地说,李老师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没有书。
  读书学习时结合实践写作已成为李银乐的习惯。他认为,学习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更容易形成创新的思路。在他教学生涯的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在哪里,他写作的主题就在哪里。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两年,他专心于生物教材教法研究,发表了《小议闭管式循环》、《能量是如何代谢的》等文章;在参与组织生物教学改革实验后,他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发表了《摸清生物教学现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多篇文章;近年来,他又从学校管理的独特视角出发,撰写发表了《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探析》、《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六要素》等文章,探索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与和谐发展。
  从教23年,李银乐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他认为,优异的成绩是先进教学理念引领的结果。十几年前,他就在实验教学、直观教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性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教学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养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他依然坚守在课堂上,和学生们生活、学习在一起。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他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新课程改革、班级和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领域,获得了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结合课程改革,他还主持编写了多部校本教材。
推行课程改革 践行教育理想
  10年前,当新课程还在课改实验区进行实验时,李银乐就以敏锐的目光关注新课改的发展。他从《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收集课改信息,将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等先进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小班教学实验,仅两年的凤凰彩票,就使一所陷入办学困境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初试锋芒就异彩绽放,更坚定了他进行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理想的信心和决心。
  2002年,他带领8名教师开始了成立一所新学校的创业。没有生源、没有设施,社会不认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再辟蹊径,决定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师的成长、管理的完善和学生的培养。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他借鉴洋思和杜郎口经验,结合实际,在课堂上转变师生角色,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一向被认为习惯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培养,毕业时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充足的学习后劲和发展潜力。他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在中考时“放了卫星”,95%的学生被县重点高中录取。
  “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确定核心教育思想,并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李银乐认为,“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不仅适合于课堂教学改革,也适合于学生习惯的培养与管理。我们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向课外延伸。”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结合学校实际,宏观规划,带领他的教育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自主教育为核心思想,以“三二一教学模式”、主题班会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课程,以学校文化建设、多媒体教学、家校协同教育、英语特色教育为配套工程的教学模式。聊城市教育局对这一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召开课改现场会在全市推广,《中国教师报》等媒体也给予了报道。
打造优秀团队 引领教师成长
  教育的成功需要思想的引领,更需要一支优秀的团队。在实现教育理想的过程中,作为常务副校长,李银乐十分注重优秀教师团队的打造。他通过考察学习转变教师思想,通过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通过教师论坛搭建成长舞台,通过课改演讲提升教师感悟,通过听课研讨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改革评价引领发展方向,通过培育文化打造团队精神。
  作为一位专家学者型教师,李银乐要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更多的教师。近年来,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班、聊城市名师研修班、聊城市送教下乡讲师团、全县业务校长培训班等都有他作报告或交流发言的身影;去农村学校支教的日子里,他通过专题讲座、观摩课、课堂诊断、课例剖析等,使农村学校的课改迅速起步。他像一只领头雁,带领全校教师在自身成长的道路上奋飞。该校教师的教改成果如雨后春笋,教研文章不断见诸教育报刊,近年来有十几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他本人被凤凰彩票评为2010山东教育年度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