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了首批大学生技师

本报记者 孙军
  近年来,各地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越来越贴近行业、企业技术前沿。日前,青岛市第十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比赛,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8所驻青岛高校参加了此次技能大赛。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张先瑞拿到了该项大赛模具设计一等奖。根据青岛市相关政策规定,他和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两个工种的大学生“状元”被破格提拔为技师,同时成为青岛市首批大学生技师。为此,许多著名企业向获奖学生伸出了“橄榄枝”。
  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破格提拔大学生为技师,成为青岛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破冰之举。据悉,青岛市已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加快研究制定《青岛市中长期高技能人才规划》,通过实施“万名技师培养计划”、“金蓝领培训计划”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从培训、鉴定、评价、选拔、交流、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力争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1.5万人。到“十二五”末,青岛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29%以上。由此可见,技师受到广泛青睐。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3名大学生技师全部来自职校,职校优势明显高于传统的普通高校。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列出了一组数据:本次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8所驻青岛高校,2000多名学生报名,最终只有200人参赛。在获奖名单中,除了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12名学生榜上有名外,其他36名学生全部来自青岛各职业技术学院;7个工种“状元”中,有4个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记者了解到,很多普通高校大学生因运用PS等设计软件时比较死板、缺乏创意而难以进入决赛。
  技能大赛考察的就是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所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都是不能忽视的。在今年的“两会”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方式,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