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网络成为助推教育和谐发展新动力

孙世杰
  高密市近年来依托教育资讯网,建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开发五大平台系统,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实行阳光办学,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使网络成为助推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动力。
“教育社区”开辟阳光成长地带
  高密市近年来借助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公平性等优势,在高密教育资讯网开辟“教育社区”,开设教育研究、教师文苑、专题征文、管理论坛等12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分设若干个子栏目,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开展网上交流。教育改革动态、教育新理念、重点工作、创新成果、文艺作品,都可以发到“教育社区”。大家平等地开展讨论,积极发帖,交流思想,分享观点,形成了上下沟通、左右互动、民主对话的良好氛围。
  校长们将学校管理文章、改革创新亮点、教师典型事迹发到“教育社区”,倡导实干精神,发扬教育民主,研究管理科学,积极鼓励教师,提高干部领导力,密切干群关系。广大教师积极在“教育社区”发表优秀教育随笔、读书感悟、研究成果、亲情文章,交流感情、经验,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在相互跟帖交流中,激发了热情,丰富了思想,鼓舞了干劲,促进了专业成长。9000多名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政府部门领导和外地网友加入“教育社区”,和教师们一起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发布观点、建议。此举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赞赏,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在,“教育社区”注册会员发展到近1.9万名,发表主题文章5万多篇,形成了特色鲜明、高雅和谐的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社区”因而被干部和教师亲切地称为“星光大道”和“精神家园”。
“虚拟教研室”成为教研动力引擎
  近年来,高密市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校校通”,各学校教研组实现了“室室通”,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高密市盘活教育资源,依托教育资讯网成立虚拟教研室,以16个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高密名师、学科之星、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团队,开展跨校的同步教学研究、教学问题诊断和对策研究、创新成果推介交流、教师博客教研、QQ群组教研、名师课堂在线观摩、精品教学设计名师点评、优秀教案共享、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互动交流等。此举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教科研网络系统,使教研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名师经验转变成群体的智慧。
  去年以来,该市推行“双线、双动力”研究、小课题研究、知识树研究,催发了教学改革的勃勃生机。全市开展小课题研究1260多个,有53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创新燎原奖、金点子奖等奖项,形成了一大批响亮的教学品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网上晒课表”规范办学行为
  去年以来,该市在教育资讯网上设置了“课程表公示”主栏目。全市中小学所有年级、班级当天课程表全部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高密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承诺: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表网上公示后,任何学校都不得随意调整、删减课程。为防止虚、实两张课程表现象,高密市将课程表落实督查纳入对学校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建立课程表动态监测信息机制,公布投诉信箱和投诉电话,对违规行为实行学校评价“一票否决”,并追究校长责任。
  现在,学生家长只要上网浏览,就知道孩子在什么凤凰彩票上什么课。学生放学后,家长可以核实。课程规范了,随意增删课时的现象不见了,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他们有了充足的自主活动凤凰彩票。学生社团、阳光体育、快乐大课间、经典诵读、志愿活动、才艺展示丰富了校园生活,保证了学生们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
“阳光奖助”惠及万名学子
  2007年,高密市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各类学生奖助、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同时,开通了学生资助信息化平台,完善了资助政策系统、资助工作流程系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库、资助工作在线问答、亲情资助飞信网络、资助信息跟踪系统、资助过程结果公示系统,构建起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资助的“立体化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阳光资助”、“直通车”、“一站式服务”和“应助尽助”。2010年,该市各类政策性奖励与资助惠及学生9982人,资金总额达到859.86万元。
  借助阳光资助信息平台,高密市教育局积极向社会各界发布资助政策,鼓励社会机构、政府部门、企业集团和慈善人士捐资助学,先后设立了“李志坚、赵慧堂”助学金、倪金刚助学金、银鹰助学金、孚日助学金等20多个社会助学基金项目。2010年,发放社会助学金380多万元,1500名学生受益。
“民生在线”服务惠民
  高密市依托“民生在线”网,主动开门服务,问计于民。面向社会征询教育发展建议和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办学行为。2010年,采集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各类教育建议230条,落实情况全部在网上公示。其中,拓宽校舍安全工程融资渠道、城区新建小区学校(幼儿园)配套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社区儿童俱乐部、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等建议被市政府列入民生工程重点项目,专门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划拨专项资金,在全市重点推进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
  同时,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上网交流,积极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公开教育信访答复。2010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先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师招考等77个问题,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提高了服务水平,全年教育系统信访量同比下降了60%。2010年底,潍坊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访问,在随机抽查的800个电话中,群众对高密市教育系统的满意度位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