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往来 师生贴心

本报通讯员 赵振军 董希平
  近年来,寿光市侯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尝试运用与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书信往来,了解学生内心的动向,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影响,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手机短信:说出心事难事
  学生:“一天中总有些时候想念爸爸,想念妈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想回家,好想在家的感觉。同学之间竞争激烈的生活,使我不想待下去。”
  教师回复:“想一想,你的父母送你到学校的目的,难道是希望你把学习的凤凰彩票都用来想念他们?当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时候,你也就克服了情绪上的低落。学习上你可以不去与班上的第一名比高下,而与自己的上一秒钟比投入。当你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时,你会感觉到,学习除了苦和累,更多的是收获和进步的快乐。”
  像这种师生之间的手机短信交流在侯镇第一初级中学只是日常教学生活的一小部分。手机短信由于方便快捷,能及时帮助学生除难解惑,很受学生们欢迎。
“交心信箱”:私下解疑答惑
  和学生进行交流,书信是一种不错的媒介。在信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侯镇第一初级中学建立的“交心信箱”,就挂在办公室的门口旁边,教师们每周两次打开信箱,对每一封来信进行回复。
  “有些学生在信中会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也有些学生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感觉比较难为情,便采取匿名的形式。对那些有署名的信,写出的复信我会亲自送到他本人手上;那些没有署名的信,我会把给他的答复装回到他原来的信封,托付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己在信封上做的标记领回。”该校一位教师说。
  “交心信箱”的建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把教师当成了知心朋友,愿意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向教师倾诉。教师针对每名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纸条传递:快速解决问题
  传递小纸条,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快捷方式。“‘有人找我谈恋爱,我也喜欢他,该咋办?’这是一名学生在下课时塞给我的一张小纸条。课下,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和她进行了一番长谈,使她明白了学生时期就应该专心学习。”该校另一位教师说。
  这位教师说,他经常主动给学生传递小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进步老师看见了,老师为你高兴”、“你这节课走神了,能告诉我为什么吗”等。“很多时候,当面教育效果不大,一张小纸条,却能把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
  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时是外显的,有时则包含于他们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条含义模糊的短信里。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需要借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更需要教师爱心真诚,恒心持久,细心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从心里亲近教师时,教育就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