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创建省教育示范县集结号

本报记者 李文军 管恩武 丁连厚
  今年的泰安市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卷出了这么一道多项选择题:2009年9月10日,泰安市市委书记杨鲁豫强调,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断完善办学体制,加大教育投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请说明这样做的缘由。
  对初中生而言,选出“有利于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和“既是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两个正确答案,并不难。难的是,现实中,当政府面对亟待投资的各项事业时,能否真正做到题干中所说的“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大教育投资”等内容,能否真正落实《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省教育工作示范县代表着我省县域教育工作的最高水平。几年来,泰安市把做好创建工作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区域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总抓手,制订了创建示范县的总体规划,引入了奖励机制,指导督促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示范县建设,并以示范县的创建来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再由县域均衡逐步实现市域均衡。目前,该市所属6个县(市、区)已有3个创建为示范县,比例达50%,教育工作总体水平走在了全省先进行列。
  如今,《省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一些阶段性规划,已经被泰安人当做新的起点,而非目标。他们想让下一届学生在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更理直气壮、轻松愉悦些,直到这样的选择题成为历史,再也不会出现在思想品德卷的卷面上。
示范县创建: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年5月18日,肥城市教育局大楼的会场里突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正在召开的是肥城市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验收反馈会。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组组长宣布:肥城市达到了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验收组决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正式命名表彰……
  肥城市教育工作者有理由为自己鼓起这雷鸣般的掌声。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的成功,使肥城市成为我省实施验收新标准以后通过验收的第一个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志着该市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要知道,整个创建工作竟然是在9个月的凤凰彩票里完成的。凤凰彩票如此之紧,任务如此之重,其中凝聚着肥城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去年,新任肥城市委书记单传海多次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怎么抓都不过分。创建示范市工作从去年10月开始快马加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成伟在今年伊始上任,他上任后召开的第一个高规格会议就是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推进会。到今年5月,在不到一年凤凰彩票里,该市累计新增教育投入达1.8亿元,超过该市此前10年投入总和。
  推进会后,肥城市教育局从上到下就再没休过星期天。局里每周都召开机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局党委班子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局创建办公室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和研讨会;局包街镇和包学校工作组沉在基层,蹲在学校,全面、准确掌握所包单位情况和创建进度,督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同时,局里实行周工作汇报制度,根据下发的《创建教育示范市街镇政府重点任务进度一览表》和《创建教育示范市学校任务进度一览表》,对所包街镇、学校的创建工作实行一周一汇总、一周一上报,并及时向市政府汇报,确保参谋到位,落实有力。
  说实在的,肥城市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市领导如此重视,部门联动如此顺畅,力度如此之大,部分得益于“受刺激”。肥城市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相邻的宁阳县则是国家财政困难补贴县,而就是这个全国财政困难县,却在2010年12月放了个不大不小的“卫星”:通过了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正式验收。
  那么,宁阳县是怎样通过验收的呢?
  他们顺应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把创建示范县作为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民生工程的重大项目予以实施。全县上下凝聚共识、协同攻关。
  县委书记展宝卫要求,无论县里的财政再困难,也要按照示范县的要求,缺什么就补什么,必须确保一次性验收成功,这是硬任务!县长尹晓民多次召开调度会议,协调工作进度。在工作组织上,县政府成立创建示范县领导机构,制订创建方案,明确乡镇和部门工作职责。他们成立8个督查组包乡镇蹲学校,将6个A级指标、29个B级指标逐项对照,任务倒排工期,问题挂账销号,确保整改到位。
  宁阳县落实政府应尽的职责,以攻山头、打硬仗的姿态,近年投资1.49亿元,新建、扩建、维修校舍32.07万平方米。在教育经费上,宁阳县全力确保投入的凤凰彩票增长,教师人均月工资由1541.6元增至2817元。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实现逐年增长。同时,鼓励社会捐资助学。近年来,通过企业赞助、个人资助和社会捐助等方式获得捐助近4000万元。对此,省示范县验收组特别指出,宁阳县“为财政困难县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树立了榜样”。
  其实,在泰安,宁阳县并不是最早一个创建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的,泰山区当属“老大哥”。
  2006年,泰山区在全市率先通过了省教育工作示范区验收。尽管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但该区没有因此自满,而是一如既往重视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投入,不断巩固提高示范区创建成果。2009年,该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1.61%,教师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当年,泰山区顺利通过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验。至此,该区已连续6年获泰安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第一名。
  泰安市及时总结了泰山、宁阳、肥城创建示范县的经验做法,督促其余3个县(市、区)加快创建步伐。目前,新泰市按照省评估标准,正全力以赴搞好自评自查,将于今年11月迎接省政府初验;岱岳区正在开展自查自评工作;东平县也将创建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泰安市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6个县(市、区)争取全部创建为省级示范县。如今,走在创建大道上的泰安人正昂首阔步,全市教育工作已经呈现出均衡、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示范镇推广:上下联动促提升
  泰安市创建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比创建教育工作示范县要早得多。可以说,早期的市示范乡镇建设为省示范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它的提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只有1200多人的宁阳县泗店镇柳楼村是当地有名的“状元村”,至今已出了100多名大学生。重视教育在这里蔚成风气。前些年,村里群众看到村小学因建校凤凰彩票早,校舍老化严重,便在群众议事会的倡议下,捐资4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一栋。
  柳楼村群众依靠自身力量捐资建校的行动在全镇引起强烈反响,于是,一个名为“乡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的民间组织,便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之下,依靠群众自发组建起来。
  泰安市对宁阳县的这一做法十分关注。市教育局负责同志认为,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县级政府管理的主体作用,但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好这一主体作用,同时落实好镇、村两级的办学责任,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003年,泰安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教育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街)评估细则》和《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街)评估认定程序》,正式启动了“教育工作强乡镇”创建工作。2005年,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修订了《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街)评估细则》,提高了创建标准,并出台了《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街)动态管理办法》,规定对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实行动态管理,每隔3年复查一次。经评估认定达到教育工作强乡(镇、街)标准的,报请市政府批准命名;在每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市政府用红头文件公布,授牌,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从2004年至今,泰安市验收了7批教育工作强乡镇。按照教育强乡镇标准,申报乡镇必须有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示范性成教中心校、校园文化AAA级学校,且全镇无危房及薄弱学校,中小学必须全部为县级及以上规范化学校。各县(市、区)把创建教育工作强乡镇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民心工程全力推动。
  肥城市汶阳镇有8万人口,学校布局分散,资源失衡,仅小学教学点就有13处之多。镇党委书记王华在一次教育专题会议上表决心,要给全镇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随之,教育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群众代表、本镇教育工作者代表陆续被邀请而来,调研论证,共商教育规划和发展大计。最终,新的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出台:初级中学教育全部集中到镇驻地,设立新的汶阳中学,校址在原肥城市职业中专;在镇驻地设立新的中心小学,校址迁至原镇初级中学,保留砖舍小学,新设中心小学高淤分校,实现全镇“一体两翼”的教育模式,形成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五所幼儿园、一所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办学(园)格局。镇政府投入2600余万元买下因合并而搬迁的肥城市职业中专的校舍和场地,又投入700余万元对汶阳中学、汶阳小学、高淤小学等校进行了校舍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
  8岁的王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小姑娘,听障残疾的不幸给她的童年蒙上了阴影。为改变王的命运,父母把她送到宁阳县特教中心语训班。特教中心的老师们针对她的情况,帮助她反复做呼吸和声气结合训练,做自然界的风雨声、鸟叫声、流水声的刺激训练,手把手地教她练习舌操、唇操,提高她对声音的感知力和表达力。如今,王已经能和正常孩子一同生活学习,成为宁阳22中幼儿园的一名幼儿。目前,该校共有4名聋幼儿经过语训回到普通学校就读,26名学生升入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等多项荣誉,成为鲁中地区特殊教育的一朵奇葩。
  在泰安市广大农村,示范镇与示范校广布,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置身其中,陶冶着情操,启迪着心智,深切感受着美的熏陶……
驱动器设计:教育考核与政绩挂钩
  在泰山区创建示范区、镇过程中,上下级政府在联动,同级部门间也在联动:政法部门主动为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财政部门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的增长,文化部门积极为学校清理周边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如今,在泰山区,教育真正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事业。这是该区实行“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将教育考核成绩与政绩挂钩以来出现的新景象。
  泰安市的教育决策者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就如同强大的计算机“驱动程序”,可以有效地改善硬件(促地方政府增加投入)、更新软件(促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最终实现系统的优化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效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整改工作,每年市委书记杨鲁豫、市长李洪峰都作出批示,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市委、市政府将教育督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室及市教育、人事、财政、监察、审计、国税、地税、建设、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市政府每年召开两次由县(市、区)长、财政局长、教育局长参加的“三长”会议,专题研究教育督导工作。市人大、市政协也把教育作为工作视察的重点内容。全市形成了各大班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市教育局党委实行了班子成员包保县(市、区)制度、职能科室分工负责制度,双线推进,跟踪督查,定期调度,挂账销号,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到位。
  泰安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文件,将县(市、区)党政四职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内容,逐级建立了对县(市、区)、乡(镇、街)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组成考核小组,评出考核等级,并在全市进行通报。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考核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的责任,使教育工作真正成为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硬指标,调动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这一“驱动程序”推动下,泰安市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教育工作示范镇工作如火如荼,各项教育指标跃升到全省前列,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入学、升学及就业率持续递增,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初步探索出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