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本报记者 葛桂昌
 他,当过小学教师,做过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干过教研员。30年来,为了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一次又一次放弃了“高升”的机会,坚持工作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有人说他傻,有人为他惋惜,但是,他自己觉得生活很充实,活得很有意义。他对人生价值有自己的理解: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他就是山东省特级教师、莒南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潘旭。
两次考学失利让他终身刻骨铭心
  1979年,只学完高一课程的潘旭参加了高考,结果以3分之差落榜了。主要原因是语文太差,只考了42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在语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还是没有多少长进。1980年高考,他总分考了317分,与别人相比算是较高的,而语文只考了48分。为何两年都跌倒在语文上?潘旭觉得,有个人学科倾向性的原因,也与所遇到的语文教师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件事情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他想:如果自己做教师,一定要当个好教师。这个想法,一直影响着他30年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
  1982年,潘旭从师范学校毕业了。他被分配到莒南县洙边中心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和体育课,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刚踏上三尺讲台,潘旭以年轻人少有的热情认真地钻研教材,研读教参,写出每节课的详案,上好每一堂课。即使如此,他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潘旭没有气馁,而是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缺乏教学经验。他主动去听教导主任刘树彬的课,也邀请刘老师听他的课。刘老师非常欣赏这位有干劲的年轻人,每次听课后都认真评点,每次都会提出一两条建议。很快,潘旭便掌握了教学要领,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学生的成绩也迅速得到了提高。一学年下来,在全乡20多个平行班级的统考中,他执教的两个班成绩分别位居第一名、第三名。做了一年小学教师的潘旭迅速地成长起来。
  1983年5月,潘旭代表洙边乡参加了莒南县小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他执教的《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一课,得到临沂市教研室张玉林、张申一等老前辈的高度评价。年底,在临沂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他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为题作了重点发言,得到了各位与会专家的好评。他根据发言稿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资料》上。
他对讲台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1984年9月,经市教育局推荐、省教育厅考查,潘旭作为全省39名小学骨干教师之一直接被选拔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每天早早地背着书包到教室或阅览室里占座位,听课、自学、写作业。他像一个饥饿的乞丐扑到了面包上,勤奋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
  1986年7月,潘旭以优异成绩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了。学校想留他做教育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却让他着实犯了难。他感到,自己在大学里做图书管理员是很大的浪费。他想:如果留在大学里,辛辛苦苦地学习了两年的专业知识不就荒废了吗?他毅然回到了莒南县。当时,全县各中小学正需要大量优秀教师,师资培训任务很艰巨。他便去了教师进修学校,给农村教师们讲授“算术基础理论”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两门课程。在兼顾教材体系的前提下,他把备课当成学习和研究,用多举实例、问题讨论等方式,力求让每个教师都听懂、学会。他那书呆子般的认真态度深深地感动着学员们。在进修学校当教师期间,潘旭还给函授班学员讲课。由于函授班的课全部安排在寒暑假和星期六,因此教师给函授班学生上课很辛苦,要集中凤凰彩票上课,一讲就是两三天。函授点设在乡镇,潘旭怕坐车误点,都是骑车往返。去石莲子镇上课,往返近150华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他经常在学校接连讲上几天课,周六再到函授点讲课。由于讲课过多,潘旭得了咽喉炎,并且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进修学校工作的四年凤凰彩票里,潘旭培训了上千名小学教师,跑遍了全县的每一处函授点。
  1991年初,他因嗓子炎症加重,已经不能再讲课了。校长主动和教育局联系,推荐他进了县教研室,担任了小学数学教研员。
他创造了临沂市小学教研的“莒南现象”
  指导课堂教学是教研员的一项主要工作。潘旭每年听的课都在100节以上。在听课过程中,他有时候为教师一个精彩的处理而感到兴奋,有时候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而着急。他经常按捺不住,走上讲台,和教师一起处理某个教学环节。这样既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又给上课的教师作了亲身示范。更重要的是,讲课教师心服口服,乐于接受他的建议。这种亲自讲课的方式是一般教研员做不到的。它既要求讲课者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又要求具有过人的胆量。
  1995年1月,潘旭被任命为县小学教研室主任。为保证全县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他领导教研室在临沂市率先开展了乡镇教研室建设,实行乡镇教研员选聘制。他着手制定了《关于规范小学教学工作的三十六条》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六率”的工作标准。他组织实施了“刮风、打雷、下雨”式的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并且带头去乡镇学校举办各类讲座,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他先后创立了“周六教研活动日”、“划片联研制度”、“定期巡回教学制度”和“实验小学对外开放日制度”等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他成功地构建了覆盖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建议体系”,引领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他所构建的小学教研工作模式被临沂市推广后,全市出现了小学教研的“莒南现象”。临沂市教研室的领导来莒南督导时感慨地说:“莒南县的学校里都有潘旭的影子。”
  1996年,凤凰彩票调潘旭去帮忙,他放弃了。他认为,在县教研室这个平台上,他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能为农村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做更大的贡献。
  一路走来,潘旭放弃了许多,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他先后被聘任为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临沂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小学数学教研员、临沂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沂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他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获得了“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达20多万字,个人著作和主持编写的教材等教学用书超过70万字,获得教研成果20余项。潘旭以自己成熟的理念、新颖的教学观点、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