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贴近实践 就业贴近岗位
发布日期:2012-09-0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029次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孙宝水
2012年7月21日,来自全省各市的职教科(处)长、职教教研人员及50多所职业院校的负责人,一起出席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会议。会议宣布,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开发的《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已经完成,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现予发布。至此,这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成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全力启动 领会意义
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实现内涵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时,德州交通职业中专刚刚通过了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审批,领到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任务,校长魏荣庆在喜悦中也有几分担心。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强化内涵建设、实现规范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开办汽修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近百所,但教学计划不统一。相当一部分学校专业建设意识不强,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办学稳定性,缺乏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吸引力。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朝着“使教学贴近企业实践,让就业贴近岗位需求”迈出的第一步。然而,学校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魏荣庆心里没有底。
回到学校,魏荣庆立刻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开会,传达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他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商定,要确保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学校应当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成立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及高校、职教名校的骨干教师组成,多元参与的编写委员会。他们联系到了行业、企业方面的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汽车专业带头人。这些专家,有的曾在全国汽修技能大赛中担任项目裁判长,有的曾在我省汽修技能大赛中担任项目裁判长。除此之外,编写委员会中还有省、市教研室分管教研员以及参与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3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
专家点拨 明确思路
去年11月上旬,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研讨会在德州交通职业中专召开了。
与会的专家们认真研究、深刻领会了山东省教育厅对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统一部署,提出了以下五条编写思路。
一是要明确方案开发的基本目的与指导思想。要以着力解决目前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不统一、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数目多、教学内容陈旧、学与用不一致等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目的,确定“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的原则,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技能需求”的编写指导思想。
二是要制订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以科学、规范、实用、先进为基本原则,编写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自身发展、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具有显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
三是要制定科学、规范、实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够用为依据,实用为目标,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是要确定师资配备标准,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做准入式的要求,并对师资配备数量进行合格、规范、示范三个层次的划分,力求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聘任、培训等工作提供依据。
五是要确定技能实训室配备标准,提升基础能力建设。
全力以赴 结出硕果
德州交通职业中专组织开发组成员先后对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的300多家用人单位和山东、广东、浙江、台湾等地的10多所职教名校,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万多份,走访座谈600多次,收集了大量翔实的一手数据和材料,为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们在专家指导下深入分析调研情况,准确界定培养目标。遵循“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定义任务的职业能力”的程序,准确定位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课程体系是新的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要打破以往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按照专业方向和生产组织过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学习的课程,而学校则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师资、设备等实际情况开设特色课程。
其中,让大家感到难度和工作量较大的有两个地方:一是课程标准,二是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前者是其后教材编写的依据,涉及到每个专业10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后者是同类学校专业建设的依据,涉及到各种技能实训室设备的种类及其价格。在专家们的指导和教师们的努力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了眉目并逐渐清晰起来。
2012年5月26日,根据省教育厅的意见,德州交通职业中专召开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评审会。专家们认为,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人员构成科学,开发工作流程合理,调研区域面积广,调研内容层次深。此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4S店、汽车保险行业等汽车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等多方面、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打破原有的“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以187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充分研究企业岗位要求,按照专业方向和生产组织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内容重组,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技能方向课与任意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结合的“4+2”课程体系。这是行业、企业的专家在开发工作中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最具特色的地方。
三是注重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参照国家最新颁布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常见维修作业项目统计数据,经过筛选、简化,选择出最常见、最实用的汽车维修项目,并以此设计教学内容,使实训与行业所需岗位技能紧密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
四是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层次分明。在教育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380-2006)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合理细化,按专业方向确定了所需技能实训室和实训设备配置标准及参考价格,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提拱了合格、规范、示范三个层次的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级别划分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最有效的标准。
回首10个月来的经历,魏荣庆体会到,学校通过牵头承担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任务,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深了对用人单位及职业岗位(群)的认识,加大了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研开发能力,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加强了与开办同类专业的学校的交流协作,开阔了办学视野和思路,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办学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贯彻实施 遍地开花
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完成和公布实施,填补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的空白,也是我省首次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认真实施已经开发完成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十分重视,作出了周密部署和指示,并多次参加相关会议。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公布后,有关领导又对如何实施提出了要求。
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学校,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内容,切实把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要依据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如师资力量、设备配置、用人单位及岗位需求等,科学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开设学校特色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全面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将要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学校,必须按照师资配备标准和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配备标准中合格级的要求,合理配备师资队伍,配足配齐实训设备。已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学校,要按照师资配备标准和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配备标准中规范级、示范级的要求,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实训设备。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