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

本报记者 王军芳
  “您好,这里是昌邑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很高兴接通您的电话。能耽搁您几分钟凤凰彩票,向您了解一下您孩子所在学校——昌邑一中的办学情况吗?”
  这是8月12日上午,昌邑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热线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情况的电话随访。
  在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里,昌邑一中、文山中学、职教中心、实验学校等市直学校校长、副校长,昌邑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围坐一圈,眼睛紧紧盯住前面的电子大屏幕。大屏幕清晰地显示出“学校领导班子工作情况”、“班主任工作情况”、“科任老师工作情况”等满意率。满意率以柱体百分比显示,形象而又直观。这是被随访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同步进行旁听。
  以上是记者在昌邑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该市教育局正在组织2011~2012学年办学满意度测评。
  办学满意度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途径。昌邑市教育局不断创新满意度测评方式,切实找准满意度影响因素,强化专项督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
  在原有问卷调查、家访、电话随访、网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昌邑市教育局专门研发了“昌邑市中小学办学满意度调查系统”,用于办学满意度调查。这套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对调查全程进行监听和录音,并即时显示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非常科学、直观。
  在利用这套系统进行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各镇街教育办主任、各市直学校校长和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旁听,随时记录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并对调查结果当场签字认可。教育局领导班子、科室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委员会成员等组成现场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督。
  昌邑一中校长张景和告诉记者,这种形式的调查,相当于面对面地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能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让自己触动很大。
真正找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今年2月,昌邑市教育局颁布《提高中小学办学满意度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基层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多渠道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全市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仅2012年上半年,该市各级各类学校就开展校长接待日6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近万张,电话随访1100余通次。根据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的有关问题,该市教育局进行了梳理汇总,建立了问题台账,向被调查学校书面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在整改问题的基础上,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深刻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方式、师德师风、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办学条件等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把“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的工作目标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每所学校、每位教师。
强化满意度督查工作
  为保证满意度测评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昌邑市教育局成立了办学满意度督查团,全面加强对办学满意度的督查工作,切实增强教育公信力。
  昌邑市教育局局长张亦明说,该督查团以该市教育系统的老校长、老督学为主体,吸取部分专家型、创新型校长和骨干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委员会成员代表参与,重点对各单位提高满意度实施情况和满意度调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综合打分。督查情况在教育局网站进行公示,督查成绩纳入年度学校办学满意度调查成绩和教育综合督导成绩,作为校长职级评定、绩效考核、职称名额分配、评优树先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
  最近,该市又下发了《关于对提高办学满意度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从本学期开始,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提高办学满意度工作和满意度调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真正让办学满意度调查成为改进工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