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农村中小学生喝上安全水

本报通讯员 孙世杰 记者 赵德宝
  “前几年,这里的水又苦又咸,牛羊都不愿意喝。2009年,市政府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改水工程,师生喝上了清甜的安全水,再也不用为喝水犯愁了。”高密市大牟家中学校长徐兆光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食堂每天分五个时段向学生提供开水,每个班级配备保温桶,保证学生都能喝上开水。”像大牟家中学一样,目前,高密市230多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饮用上了安全水,校园改水工程被群众称为造福万代的民心工程。
  高密地处胶莱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全市有70%的地区属高氟区,区域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含有高氟、高盐、高碱。长期饮用高氟水,当地居民出现了“氟斑牙、罗圈腿、罗锅腰”等氟中毒现象,对儿童少年身体危害更大,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2009年,市政府将“除氟改水”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依托峡山、王吴两大水库充足水源,投资1.5亿元,新建两座水厂,铺设供水管道,优先为高氟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通上了安全饮用水,当年5万农村学生、幼儿告别了喝高氟水的历史。2010年开始,高密市推进中小学“211工程”,投资1100万元改造农村学校食堂,增加热水保温设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生活卫生条件。
  “高氟区学校改水问题解决了,但是其他农村地区还有一些学校、幼儿园饮用从地下抽打的井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企业废水很容易污染地下水源,饮用水水质难以保障,安全隐患较大。”高密市教育局艺体卫科科长林希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为此,高密市教育局争取水利部门专项资金支持,于2011年连续实施了“关爱学生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供水设施,扩大供水管网,集中为50所农村学校直供自来水,年底全部竣工,实现了城乡学校安全饮用水全覆盖,10万名学生因此受益。
  “饮水安全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我们建立了学校饮用水安全责任制、应急处置机制和监测督察机制,定期和卫生、食品监管、水利等部门联合对学校供水设施、饮用水质量进行检测,开展饮水科普知识教育,对学校及周围超市饮料进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查,确保学生安全饮水、科学饮水。”林希谦告诉记者。
  据了解,高密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在全市所有学校推广使用节能饮水机,让学生喝上更加放心的纯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