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幸福新枣庄”奠基

枣庄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磊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报告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又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一名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者,笔者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突出优质资源扩容、教育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提升和系统和谐稳定四大主题,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幸福新枣庄”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近期,枣庄教育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教育实施水平,推动学有所教取得新进展。统筹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逐步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建好名校网络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积极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在县域范围内,引导优质学校与部分城郊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发挥其师资、管理优势,实现强校带弱校共同发展。统筹城区学校规划建设,推动区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学校,适应新型城镇化形势下的入学需求。落实新城学校一条龙规划,完成市实验中学(新城高中)一期工程建设,9月份开学时投入使用;实施市职业中专和市特教学校新城迁建工程,完成十五中东校重建工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是巩固素质教育实施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教育质量品牌。继续将“学、查、纠”贯穿学校管理、教学和课程实施全过程,实施中学学业合格率10%增幅计划,强化对区市、学校评价中巩固率和学业合格率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合格率、助推优秀率、减少低分率,引领枣庄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范围提升。培植20%的学校成为省市课程实施合格校,20所创建成为教学工作示范校。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好优秀教学案评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人人钻研教学、研究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举办中小学生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促进更多学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着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教师。为此,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培养提升提供便利,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舞台。要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改善教师结构性缺编现状,推动城乡教师的有序交流。要利用好远程研修平台,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主题研讨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教师备课方式,组织好集体备课、网络教研、联合教研,促进教师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抓好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增强校长园长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能力。要强化骨干优秀教师示范引领,通过名师成果展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成果巡讲等方式,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将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传授给更多的教师。
  四是抓好安全稳定和政风行风建设,助推枣庄教育实现系统和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历史新跨越。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安全是底线,廉政是基础,稳定是保障,群众满意是根本。因此,要强化一岗双责,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为引领,突出抓好校车、食堂、宿舍、门卫、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通过全年不间断检查,揪住隐患整改,紧盯不放,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学校不出现大的责任事故。要重视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抓好师生日常应急演练和校方责任险实施,主动防范和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问题的各类风险,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