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 真研究 新气象
发布日期:2013-02-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767次
通讯员 孙文建 本报记者 李震
2013年1月7日,莱阳市教体局召开全市“小课题”研究论证评审会议,92所中小学校一共上报了400余项“小课题”,其中精选出的200项贴近课堂教学细节的课题被确立为2013年度莱阳市级“小课题”,由此拉开了2013“小课题”研究的序幕。
接地气 “小课题”均来自课堂
前不久,莱阳市大夼中心初中物理老师刘永祥接过批准号为LYXKT11179的课题立项证书。说起“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立项初衷,刘老师告诉记者,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很多困惑。由于学生的基础问题、社会阅历、思维习惯的差异及受集体授课制和课堂凤凰彩票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这样就导致教学成绩参差不齐。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讲机械运动参照物时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讲了半天,有的学生仍是听得一头雾水,就是弄不明白。这个情况很多老师也都遇到过。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大课堂变成小课堂?刘永祥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引起了大夼中心初中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王绍荣的关注。他召集全体物理教师制定解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凝聚智慧,最终提出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决定将原来的班级授课模式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将物理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通过合作探究、展示、对小组进行捆绑评价,让“最近学优生”给“最近学困生”当老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就这样诞生了。
教育科研改变了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原来一提起枯燥无味的物理就头疼的四年级学生姜雪艳就是受益者,她说:“我原来最怕上物理课,听不懂,干着急。后来,小组合作学习后我成了记录员,有不会的学习内容课堂上就直接问组长,从而得到最便捷的、高质量的共享资源。慢慢地,我对物理课感兴趣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现在,我也成了小老师。”
刘晓棠老师一提到课题研究言语中就充满兴奋和自豪:“这种教学改革也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教育科研创造出了新气象,看着学生学习成绩日益提高,我感觉当一名科研型老师的价值不亚于科学家。”
大夼中心初中校长赵炳智特别了解基层老师的感触:“教师也能做课题,搞研究,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赵校长介绍,学校为科研队伍实行一路绿灯的政策,优先安排他们外出参加培训,并为他们征订了《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等书籍,年终量化考核实行加分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按长方形围坐。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研讨的参与者、引导者。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活动、展示反馈、集体点拨、当堂检测、学习评价教学流程,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重引导 “小课题”全部都走正规路
莱阳市教体局教科室主任谭华介绍,400多项“小课题”是从全市92所中小学逐级筛选报上来的,平均每所学校4项多,这足以说明教师的科研兴趣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课题”的研究已经渗透到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科研工作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
已成功立项的2013年度市级“小课题”,本着“低台阶、求实效”的原则,打造“小课题出精品”的管理思路,力求在研究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透过现象找本质方面做大文章。本次“小课题”的申报,各单位按教科室下发通知推荐上报。经教科室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分管领导审查,最终确定立项课题,评审过程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课题立项后,教科室以课题的开题为抓手,邀请了烟台教科院管锡基副院长和海阳教科所所长车言勇分别作了《我们如何做研究》和《让我们以小课题研究成就自我》讲座,对课题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市教体局还统一为各单位订购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学习光盘,让课题主持人的研究插上飞翔的翅膀,使研究质量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以前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盲目性,专家到家门口对我们手把手培训,真是送来了及时雨。现在我们明白了课题研究中‘课题名称、课题提出、研究内容、方法、目标、过程及预期成果’等内容的撰写,整个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了,研究内容更加具体了,研究思路更加清晰了。”实验小学“小学数学低年级创设‘有声作业’的实验与研究”课题主持人王晓明告诉我们。
如今,像王晓明这样活跃在课堂一线搞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近千人,一半以上的都是“80后”,他们痴迷科研工作,朝气蓬勃,干劲冲天。
“小课题”引领教改未来大方向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教育科研推广普及工作上,莱阳市教体局把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莱阳九中三所学校列入重点培育梯队,对三所学校的科研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指导他们制定科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辅导课题研究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了扎实的科研工作长效机制。
莱阳市实验中学独创的“说讲研磨”四合一校本科研模式,开辟了课堂教学研究的新形式,教师4人一组,每人负责说、讲、研、磨中的一个环节,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莱阳九中申报的“关于普通高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验与研究”被教育部确立为“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莱阳九中成为省内基础教育学段唯一一家承担教育部“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的学校,也是烟台教育系统十多年来唯一独立承担全国教育重点研究课题的学校。“十二五”期间,莱阳九中共立项36个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200人,课题研究在全校蔚然成风。
莱阳的“小课题”研究效果怎么样?作为烟台市的教育科研权威专家,烟台教科院的管锡基教授不久前到莱阳实地考察了两所学校的研究后,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莱阳市课题研究推广工作走在了烟台市的前列,他们的课题研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贴近学段、学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接地气、真研究、多方法、重实效的经验值得推广。
莱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教体局局长隋行波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隆重表彰奖励了在教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叶洪鹏等7名一线教师,对莱阳九中承担的“关于普通高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在教育部拨付经费的基础上再拨3万元,补助同等待遇。
自2012年以来,莱阳市教体局采取以行政的力量推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办法,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教兴市之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教育科研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对教育科研人员进行考核,强化科研引领,促进科研内涵发展,在特色品牌学校建设、课题过程管理与指导、精品课题成果的打造与推广、精品校本课程的培育上加大力度,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一句老话,根基的牢固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莱阳教育系统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无疑是从根源上对教育质量进行补给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