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放学后有个安全“等候区”

本报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刘再敏
  很多城市家庭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孩子放学了,父母却还没下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身边的,还能帮着接送。而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却处于无人接送的境地。在这个时段,这些学生或独自回家写作业,或跟小伙伴四处闲逛,或钻进网吧打游戏。“四点半”监管真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
  为积极破解难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济南市教育局经过跟踪调研,于2012年10月启动了“爱在校园——教育志愿者在行动”,招募和组织志愿者,利用学校的场馆及器材,组织下午放学后暂不离校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以教育志愿者们的参与来填补“监管真空”,解除家长无力照看孩子之忧。一晃十几周过去了,此招成效如何?行动的前景如何?1月中旬,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重点走访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
放学后还可以做游戏,
学生们“真欢喜”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50%的文苑小学,放学铃声响了,四年级2班的管锡倩没有走出校门,而是与8名同学一起有说有笑地来到音乐教室。在佩戴着“志愿者”袖标的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和着音乐做游戏。在隔壁的教室里,6名男学生正兴致勃勃地跟志愿者学吉他。管锡倩对记者说,她妈妈要到5点后才能接她回家。除了做游戏外,她还上“五彩课堂”,跟着山东大学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学安全、自护、环保、电脑等知识。她俏皮地说:“现在我很期待放学后的这段时光。”
  在行动最早的试点单位北大槐树第一小学,记者发现,科学探究室是最吸引留校学生的场所之一。学生们围绕动画转盘、蛇形摆等70多件科技展品玩得不亦乐乎。
  阳光100小学推出了版画、网球、游泳等活动,东河小学推出了书法、葫芦丝、围棋、合唱、绘画、球类等项目,乐天小学推出了舞蹈、七巧板、布贴画、书法、“心晴工作室”等内容……全市学校纷纷围绕激发兴趣、开发特长、心理辅导开展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活动热情。
  “各学校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外,一般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自习,避免出现学生从一个课堂进入另一个课堂。”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说。
志愿者选拔有门槛,
没一技之长还不行
  学生放学后留校的这一个小时怎么度过才更合理?“我不仅关注这一个小时是否被填满了,还关心这一个小时的质量。”家长刘先生一语道破了家长们的心声。
  志愿者是否有热情,能否招募到胜任活动需要的志愿者,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满足学生、家长期待的重要一环。
  北大槐树第一小学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班主任志愿者,逐步发展为以在校教师为主体,退休教师、大学生、家长委员会成员、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志愿者大军。记者采访中发现,实现自身价值、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心愿。大学生志愿者李佳宁说:“我渴望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能力,而教育志愿者行动恰好可满足我的这些愿望,非常有意义。”负责组织工作的退休教师吴秀兰说:“能为孩子们做点事,老有所用,是我们这些已退休的同志最开心的事情。”老教师赵秀云因骨折住院后,心里还挂着志愿者值班的事情,要求换班,以便伤好后及时补班。社会上为数众多的热心人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另一方面,志愿者是经过特长选拔后才得以进入服务队伍中来的。“志愿者不仅要具备爱心、热心、责任心,还需有一技之长。志愿者有特长,有助于引导、开发学生的特长。”校长崔姗说。其成功经验很快在各试点学校得以推广。
  各学校还要求志愿者的特长符合学生需求,服务于办学理念。在东河小学,放学后留校的学生格外多。学校提出了“提升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充满爱心”的教育愿景,并招募了100多名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指导学生。50多岁的数学教师吴宝芳直到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学会了吹葫芦丝的一技之长,才遂了做一名志愿者的心愿。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志愿者们在工作中也有着自己的担忧。一名叫孙波的志愿者略显担心地告诉记者,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保证学生安全,部分学校已为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家长也为学生购买了意外险、医疗保险,这为保证学生安全上了“双保险”。
孩子有人看,还能长本领,
家长安心又满意
  记者来到槐荫区北大槐树小学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教室里,二十几个学生在写作业。据了解,每天下午4点,这些暂时不能被家长们按时接回家的学生,就由班主任交接给教育志愿者。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还能得到志愿者的指导。写完作业之后,他们可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参与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这些学生的家庭来自全国的20多个省(市、区)和济南的周边地区,家长多是打零工和做小本生意的。因为忙于生计,很多时候家长无法及时接孩子放学。而如今,孩子放学之后有了个安全的“等候区”,家长也放心了。
  东河小学的学生家长郦食先生介绍,他的儿子放学后留校学习凤凰彩票虽不长,但已经学会用葫芦丝熟练演奏曲目了。他说,既然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这么令人放心,何必再让孩子去并不令人放心的小饭桌呢?何况小饭桌的花费着实不小。他称目前孩子和其他几个同学已不再去小饭桌了。阳光100小学的学生家长葛燕女士说:“孩子在校期间不仅在老师的辅导下写完了作业,而且还能发展爱好特长。学校真是雪中送炭啊。”人人帮我,我帮人人。不少家长也从受益者变成志愿者。家长赵青松说:“我能帮着维持纪律,能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只要学校需要,我乐意效劳。”
由“我们能提供什么”
向“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探索
  “解决‘四点半难题’不能只依靠学校一家,因为学校不是无限责任主体。”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法律上来说,放学以后的这段凤凰彩票属于学校的法外凤凰彩票,但市教育系统从未停止过对该难题的攻坚探索。”
  实施“爱在校园——教育志愿者在行动”,济南市教育局从发现并培养典型学校、确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作为试点开始,一步步走来。现在,全市已有城区96所初中、317所小学及农村10所街镇中心小学、73所街镇完全小学行动了起来,积极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组织活动。为确保活动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市教育局启动了“212”工作机制:两周一调度,一个月召开一次现场会,对定期评估中成效好的学校年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在校教师目前是5100多名志愿者中的主力军。这保证了每次活动中都有教师的身影。东河小学校长王功凤说,有教师在场,能确保实施效果,而且,教师可在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我们没有把担任志愿者和评优评先挂钩。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培养其师德的一个途径和方式。”王说。据了解,教育志愿者行动下学期将在全市的中小学全面推广,活动目标要从“我们能提供什么”上升到“需要我们提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