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而为,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东营市教育局局长 梁海伟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东营市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为落脚点,攻坚克难,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是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最长远的智力投资、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应当承担起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同时,教育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应当是一个被服务的行业,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只有正确处理好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才能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现实是,由于教育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育人工程,成果的显现具有滞后性,导致人们对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解经常停留在理论的高度和道义的角度,一些教育工作的推进落实,仍然受到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的制约。今年1月15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今后几年,我市将努力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学校、乡镇、县区创建活动,力争到2015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到2020年,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对社会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当前教育形势来看,关键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啃下素质教育这块“硬骨头”。目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比较严重,教育工作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优胜劣汰的“选拔”工作,而不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人”工作。今后,要进一步凝聚党政领导、人民群众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力量,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着力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三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社会关注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就要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通过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今后,我市将加快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切实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教育资助水平,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帮助和关怀;认真落实《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以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而取信于民。
  四是大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把教育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定位和谋划,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强化教育的服务功能和引领功能。促进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努力使各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比例适当,促进学生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积极发展本科高等教育,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集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的巨大优势。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关键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和践行以“忠诚、立人、求索、致远”的东营教育精神,以高尚向上的精神团结人、塑造人、鼓舞人。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考评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育管理和培训的效率和效益。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党性教育作为核心,加强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按照党性办事,遵纪守法;把师德建设作为基础,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东营市教师师德评议办法》,引导广大教师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道德文化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