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今年着力办好35个“学士后流动站”

  本报讯(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曹婧)记者日前从枣庄市教育局获悉,今年该市将着力办好35个“学士后流动站”,进一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锻炼和培训机会,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和指导,以积极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路子。
  从2009年8月份开始,枣庄市就创造性地开展了“学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学士后流动站”是指依托企事业单位等设立的机构,为有就业愿望且暂时尚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及预备就业岗位。截至2012年,枣庄已有3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学士后流动站”,开发出机械设计制造、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精细化工等多个工作岗位,全方位为进站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岗位培训。仅去年一年,就有266名大学毕业生实现了临时就业。
  记者了解到,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站单位纷纷选拔毕业生到“学士后流动站”锻炼,并签约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锻炼期。为提高进站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站单位专门对大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一些企业还帮助进站人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让他们迅速成长。锻炼期间,用人单位还发放不低于800元的见习工资。见习期满后,大学生可以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也可以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
  “建立‘学士后流动站’,能够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临时就业、灵活就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胜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