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班额 消除择校热

本报记者 李金乐 张建
  近年来,随着潍坊高新区常住人口、外来经商和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区内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东明学校等部分班级学生人数一度超出了省定标准班额,导致学位紧张,出现了择校热、读书难、大班额等问题。为此,潍坊高新区采取新建学校、建立发展共同体、增加教学班等措施,将中心城区热点学校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使大班额状况得以有效缓解,择校热度大幅度降温。
  高新区政府投入的大幅增加,奠定了班额控制的基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履行政府责任。一是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近3年投入近5亿元新建、改建5所标准化楼房学校、11所普惠性幼儿园。所有学校均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将其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放心、最漂亮的建筑。二是高新区近2年招聘优秀教师100多名,并分三步实现了校校有名师:2010年,每校最少配备1名专业的英语和音体美教师;2011年,每校最少配备1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012年,每校最少配备1名名师、1名校医。部分学校还聘请了高水平外教。各学校教师实现了年龄、学历、学科均衡配备。三是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除建设学校、幼儿园外,2012年,该区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校园安保等,学生生均经费高于省教育示范区标准,为缓解大班额解除后顾之忧。
  教育局在规范办学和招生行为上,不打折扣。根据潍坊市教育局《关于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班额的通知》,区教育局严格落实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免试直升”的招生原则,严控择校、确保秩序。一是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有特色、学校有特质、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亮点,基本消除了择校现象。二是班子成员和学校校长相互监督,不为人情所动,不为人情所困,严格规范招生,做到令行禁止,杜绝了年龄小等不符合条件孩子的入学问题。三是主动走访,为解决企业高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潍坊高新区教育局主动到歌尔声学、潍柴动力等企业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倾听心声,决不让任何符合条件的家长感觉到入学困难。到目前为止,该区没有接到一起因符合条件未能入学的投诉和举报。
  高新区各学校挖潜扩容,不折不扣。高新区中心城区生源增长过快的北海学校、东明学校,通过科学规划校舍资源,缩紧办公场所,实现增班扩容,确保不超规定班额。去年北海学校小学部扩班1个,东明学校小学部扩班2个,实验学校小学部扩班1个,保障了3所最热学校一年级新生均不超50人每班。区内各校还建立起紧密型教育发展共同体,如北海学校与凤凰学校建立起融为一体的紧密型发展共同体,由北海学校统一配备师资、统一安排课程;高新双语学校与志远小学建立捆绑式教育发展共同体,由高新双语学校统一派管理干部,使其具有了名校效应,大大减轻了东明学校的入学压力。区教育局还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新国际学校等民办校的有益补充作用,大大减轻了东明、北海等学校的入学压力。
  区教育局考核督导落实,环环相扣。他们统筹安排招生凤凰彩票,督导室、基教科按时组织检查组对学校进行检查、核实,还建立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局三级审核把关机制,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招生工作人员确保审查严格、信息准确、透明公开。教育局在招生期间设立举报电话,一经举报立即查处。该局还将招生工作纳入学校综合考核,对出现问题的学校和个人启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