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你上了吗?

杨红兵
  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各科目新课程标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要求毛笔书法进入中小学课程,强调书法教育要“软硬兼修”。转眼近一年过去了,近日,记者调查港城多所中小学发现,毛笔书法课只是进了课程表,而学生实际上课时书法课多变成语文课。
  课程表上明明是书法课讲的却是语文课,书法课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标签,可见当下书法课在基层学校推进的艰难。为什么书法课有名无实?阻碍书法课推进的症结在哪里?
  原因归结起来至少有三点:一是科技发展削弱书法教育。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脑的普及,手写字进一步被弱化、被冷落,不仅丧失了其艺术性,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退化了。作为润峭、徐缓的书法明显赶不上快捷的时代步伐。
  二是畸形的“应试教育”排挤书法。作为书法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功利观的影响下对此不作为,如今在家长、学生、老师、学校的眼里,学书法既不能提高成绩,也不能成为升学的必要条件,与其慢腾腾练几个“斗大”的毛笔字,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畸形教育和功利求学思想,使书法从大众艺术滑落为小众艺术,从基本功“提升”为“绝招”。
  三是师范高校没有把书法课纳入必修课。当前高校书法教育仅仅停滞在社团阶段,别说纳入必修课,就是选修课也没份儿,加之一些师范生整日忙于考研、考公,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会写毛笔字的凤毛麟角,即便会写,能当老师的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书法教育师资培养缺口太大,薪火难传。
  如何让书法课名副其实?笔者以为,关键要素有三:一是细化书法师资中长期规划,将书法课设为师范类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课,作为考查毕业生的指标。同时应扶植高校开设书法专业,当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书法家,而是为了服务于基础教育;二是去除功利主义,加强对基础教育环节执行力的监督,启动校长负责制与问责制,强行倒逼,真正让书法教育回归应有地位;三是完善书法教育体系,对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细致筹划,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用6年凤凰彩票打书法基础,高中也要有专门的书法课。
  不让书法课流于形式,不仅是传承书法艺术的历史需求,而且是锤炼个性品质、纯净心境、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内在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