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殷召芹
  托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是教师们感到最棘手的事情,也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托班的幼儿刚迈进幼儿园的大门,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顺利地实施。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爱孩子是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教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托班之后,我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托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例如:有的幼儿想解小便却不会脱裤子,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汤匙,教师就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想办法哄。教师还要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要体贴幼儿。在此基础上,把关爱孩子、耐心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在教师和幼儿中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教育幼儿。
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托班幼儿喜欢听亲切、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用儿歌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
  例如,在引导幼儿排队喝水时,我在地板上贴了几个“小脚印”图片,让孩子踩着“小脚印”排队。我引导幼儿边排队边唱儿歌:“小水杯,右手拿,踩好脚印往前走。先接蓝色水龙头,再接红色水龙头。两手端好小水杯,咕咚咕咚喝下水。”这样,队伍就整齐多了。
 又如,为了防控手足口病,幼儿园要求幼儿必须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我教幼儿一边洗手一边唱儿歌:“小朋友,来洗手,卷卷衣袖、冲冲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叉、叉、叉,扭、扭、扭,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把手洗干净了。
 再如,教师利用餐前的凤凰彩票,给幼儿唱儿歌:“小朋友们不说话,安安静静来坐下。右手拿着小勺子,左手扶着小餐盘。白米饭呀香喷喷,看谁吃得最干净。”这样一来,幼儿产生了进餐的欲望。
教师的语言要“慢、轻、短”
  在建立常规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轻柔的语言、动作对幼儿进行暗示,以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从正面引导和督促幼儿。对托班幼儿讲话时,教师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做,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教师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而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地慢一点。另外,教师要尽量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
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教师鼓励幼儿,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以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在鼓励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语言要亲切。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遵守一日常规。反之,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幼儿,幼儿就会反感或者害怕。
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教师和保育员的意见必须一致。否则,幼儿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在教幼儿上下楼梯时,保教人员一般都要求幼儿从右边上下楼梯。如果一位教师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扶着扶手上下楼梯,另一位教师则要求幼儿把手放在背后上下楼梯,那么凤凰彩票长了,教师们就会发现,在上下楼梯时,有些幼儿扶着扶手,有些幼儿则把手放在背后。这样一来,两位教师的要求都没达到。所以,一位教师如果提出了一项要求,必须让另外一个教师知道。这样,两位教师才能紧密合作,保持教学的一致性。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