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深山育花人

本报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尹萍
  驱车离开喧闹的城市,向大山深处驶去。山重重叠叠,路曲曲环环。清晨的山间,山野里静得只听得见虫鸣声。晨起的薄雾里,我们的车在“仙境”中转弯、爬坡。历经一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来到了章丘市垛庄镇四角城村。这里海拔600米,是章丘最高的一个小村庄,因地处泰安、莱芜、历城、章丘交界处而得名,总人口仅300人。
  我们要找的人——四角城教学点唯一的一名教师孟敏就在这个村里。27年来,她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她教过的学生达300多人,超过了全村总人口。她像大山一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做养料,补给孩子知识,让他们认识大山外面的世界。尽管现在她每年的学生只能以个位数来计算,但她从未想过离开和放弃,因为她坚守一个信念——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孟敏坚守大山、从教27年不动摇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播出。她入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中国好人”,并被评为“2012感动济南年度人物”、“2012山东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仙境”中的“袖珍”学校
  云雾刚刚散去的山顶,有一座灰白色的楼房很是显眼。进入院内,“垛庄镇四角城教学点”的牌子提醒我们,目的地到了。
  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正在院子里荡秋千。一名中年妇女闻声从楼里走出来。她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主人公——被称为大山里最美丽女教师的孟敏。她告诉记者,那两个孩子是从这里“毕业”的,现在山下的官营村小学上学。放假了,他们每天都到这里做作业、玩耍。
  走进小小的教学楼,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扑面而来。学校只有3间教室,其中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学前班,还有一间做一、二年级的合堂教室。
  在一、二年级的合堂教室里,6张双人书桌只坐了5个孩子。见有人进来,孩子们抬起头,眼神中带着羞涩,赶忙又低下了头。
  “那两个学生和外面的两个孩子一样,已经从这里‘毕业’了;这两个上一年级;这个最小,想上今年的学前班,家长让我先照看着点。”孟敏用手抚摸着每个孩子的头逐一向我们介绍着。
  放假了,孩子们为什么还来学校学习?
  孟敏告诉记者,这个村子很小,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学生一放假,如果没人管就“放羊”了。所以尽管放假了,家长们还是会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传统”,只要一放假,孩子们都自发到这里来做作业。她就在这里陪着他们,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随时指导,家长们也放心、省心。
  现在,这个“袖珍”教学点只有孟敏一位教师,在校生只有一年级的两个孩子。这个原本仅招收两个年级的教学点已经出现了“断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发现,走廊墙上的灭火器和办公室墙上挂着的警棍格外引人注意。教室里,各种图书、体育运动器材、录音机、计算机等教学用品也是样样齐备。“这个教学点虽然孩子少,但该配置的设备我们全部配齐了,为的是让他们和山下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垛庄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刘宗虎告诉记者。27年来,孟敏从未离开这个教学点,当年那个20岁的女孩,如今已经是47岁的中年妇女……
  1985年,土生土长的孟敏在村里的小学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年,她才20岁。当时这个教学点还是一所正儿八经的学校,有40多个学生,孟敏和另外两位教师共同挑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由于四角城是一个仅有300人的小村庄,学龄孩子逐年减少。到后来,学校每年的招生数量只能达到个位数。
她选择了留下来
  2004年,垛庄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四角城小学并入了山下3公里条件比较好的官营村小学。
  从四角城到官营村全是山路,孩子年龄太小,在没有校车的情况下,到邻村去上学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出于安全的考虑,镇教办又调整了原定的整合计划,保留了四角城这个教学点,让年龄小的孩子在本村教学点接受一、二年级的教育,到三年级再去官营村小学。
  孟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来。早晨,她和孩子们手持国旗,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仪式虽然简单,孩子们响亮的国歌声却传得很远……这一幕成了山顶上最美的风景。“只要有一个学生,就需要有人来坚守。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离不开这里。”孟敏告诉记者,虽然村子里的学生少,但他们需要自己,所以她选择了留下来。
  现在,每年招收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在校生人数再也没有达到两位数。“这个教学点只要有学生,我就会继续坚守下去,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孟敏说。
一家两代人都是她的学生
  在四角城,孟敏是最受欢迎的人。采访期间,一位过来接孩子回家吃饭的大妈说:“俺们没有多少文化,辅导不了孩子。幸亏有孟老师在,让俺们省心不少。虽然俺们家距离学校不远,但孟老师每次都是把孩子送到家,交到俺们手里。今天下雨路滑,所以俺早点过来接孩子,不能再让孟老师一趟趟地跑了。”
  孟敏送他们到门外,学生向她鞠躬,挥手说“再见”。
  孟敏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叫洪利,他的爸爸也是自己的学生。现在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奶奶三个人。孩子平时比较贪玩,每天放学后,只要没有别的事,孟敏就去他家给他补习一会儿功课。现在孩子成绩进步很快。
  据统计,27年来,孟敏已经教过了300多个孩子,像洪利一家这样父子两代人都当过孟敏学生的,不在少数。“刚才在教室里的那个小女孩叫喜悦,今年要上四年级了,她爸爸我也教过。”孟敏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最让她感到幸福的,就是孩子们出息了回来看她。“我教过的学生有上大学的,有当老板的。他们回来看我,我心里特别幸福。”
从不“缩水”的课程表
  教室里,一张排列有序的课程表就贴在黑板旁。每天,孟敏就按照这个表给学生上课,从不“缩水”。由于只有孟敏一位老师,课程表上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美术、体育、音乐都由她“一肩挑”。在学生和家长眼里,她就是一个“全能”教师。
  孟敏27年如一日,每天都认真备课,办公桌上的教案一本摞着一本。用她自己的话说,孩子再少也不能糊弄,一定要保证教学质量。
  27年来,孟敏从没请过假,也从未喊过累,因为她深知,如果自己请假,就意味着孩子们要失学了。
  有一次,她腰疼得不得了,上下床、穿衣服都困难。丈夫一天多次打来电话催促她到医院检查,但她还是一直坚持到周末才去医院。
  经过诊断,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开出了推拿治疗的快速有效方案,但遭到了孟敏的拒绝。她告诉医生,她要给孩子上课,定期推拿做不了,只要不耽误上课,见效慢也没有问题。最后医生拗不过她,只能为她开出了贴膏药的治疗方案。就是这样,孟敏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但也有让孟敏无条件“退让”的时候。每次镇教办组织教师培训,她都积极参与。她先给孩子放一天假,然后再利用周末给学生补上。
  有一次,孟敏到镇上参加培训回来,在车站遇到了一位家长。家长问她,参加培训后,孩子是不是可以留在村子里上完三年级。这个问题戳到了孟敏的痛处。“孩子太小,家长们都不放心让孩子到山下去上学。但三年级要开设英语课,孩子刚开始学口语很重要,我怕耽误孩子。”她告诉记者,家长把孩子送来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咱得教好。尽管只有几个孩子,也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要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多学知识创造条件。
“只要不撤点,就会教下去”
  在孟敏的坚守下,小山村里孩子们的读书声一直回荡在校园内,从未中断。
  孟敏告诉记者,刚撤校合并的那段凤凰彩票,只要她一出门,就有学生家长追问她是不是也要撤走。“只要有一个学生,我就会留下来。”听到孟敏肯定的答复后,他们才会放心地离去。
  “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当时选择留下,就是因为自己是本地人,熟悉情况,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慢慢地,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家长这么信任你,把孩子交给你,你不仅要把孩子教好,还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孟敏告诉记者,最让她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她指着教室里那个最小的孩子说,按年龄她还不应该上学前班,但她奶奶多次找过自己。“我现在也很矛盾,毕竟孩子太小了,生活各方面都不能自理。如果让她来了,怕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不过,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得接收,大不了就是自己再累点儿。”
  今年下学期开始后,四角城教学点包括孟敏在内也就只有4个人。这样一个“袖珍”教学点会不会被撤掉呢?采访中,章丘市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这个地方的特殊性,为让孩子能就近入学,即使只有3个学生,他们也不会考虑撤销四角城教学点。
  前不久,章丘市教体局安排专人征求孟敏的意见,想将其调入城区工作。孟敏没经考虑就婉言谢绝了。“待的凤凰彩票久了,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再说每年都还有学生等着我教,坚持下来是我的责任。只要这个教学点还需要继续存在,我就会坚守在这里,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孟敏这样解释作出如此选择的原因。
  采访最后,孟敏告诉记者,再有8年凤凰彩票她就要退休了,但是只要这个教学点还有一个孩子,她就一定会教下去,把他们送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