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算账”的数学老师

本报记者 王淑卿
  这名“不会算账”的数学老师大名叫郑永俭,是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中心中学一名普通数学教师,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初一级部主任。虽然数学教得棒,但在日常生活中,郑永俭却有点“算不清”,只知道从个人腰包里往外掏钱,尽做“赔本的买卖”,而且这“赔本的买卖”一做就不停手。奇怪的是,周围的人不但不说郑永俭“傻”,反而对他敬重有加,格外高看三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是先让我们看看郑永俭只出不进的账目吧。
  一般来说,孩子的事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请班主任、任课教师吃饭的不少。可到了郑永俭这里,请客吃饭就颠倒过来了。2006年,他首次担任班主任,就自掏腰包花费1000多元在酒店请他班的任课教师吃大餐,让被宴请的教师们大惑不解,席间才知道郑永俭的“目的”。原来,他想得到各任课教师的支持,允许他随时在教室内办公,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表现。要知道,在当时,吃顿饭花1000多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况且郑永俭又不是因个人原因有求于人。你看看,这笔账郑永俭不会算了吧?现在,每当别人提起此事,郑永俭就淡淡地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因为合班并校,学生心气太浮躁,沉不下心思学习,我在班里多跟跟肯定管用。”
  最近,郑永俭又在“算账”,准备对两个班级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学生们的进步大,他表彰的范围就会适当扩大。他粗略算了一下,仅买小奖品就需要花费400多元。得,这次的班主任津贴是远远不够了,只能再从“老婆大人”那里想想办法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自掏腰包给学生买奖品的事儿,他从2006年当班主任时就开始干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他设立了“班级奖励基金”,基金的来源就是他的班主任津贴,每月200多元。其实,这钱是国家、学校对班主任的补助,纯属个人收入,但他却一分不留地花在了学生身上。有老师给他算了算账,他从最初的期中、期末表彰几名学生,到现在每月一次好几十人的奖励,光奖品花销就有6000多元。这个郑永俭!你看看,这不又是一笔“糊涂账”吗?可他现在任教的两个班的成绩一直在全级部位列第一、第二,其他班可羡慕呢!
  不仅如此,郑永俭的“糊涂账”还多着呢。学校给教师们办理医保卡,他却用它在班里设立小药箱。家庭贫困的学生生病后再也不用担心医药费,因为郑永俭给“听着呢”。还有,因为要管理两个班,很难同时兼顾,他便给两个班购置安装了摄像头,这样就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也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效能,这个钱又是他自己拿的。花了多少钱他不说,大家肯定能猜到。还有,他班的学生李松有一次摔伤腿不能去上课,他每天利用中午凤凰彩票开车接送几名优秀学生免费给李松补课。一个多月下来,李松的学习成绩不仅没落下还提高了不少呢!
  更有甚者,放寒假了,担心学生在家管不住自己,放弃在学校好不容易养成的学习习惯,他不惜借用妹妹开办幼儿园的场地,免费给学生补习。大冬天的,光取暖一项,又是雇人又是烧炭的,还不算中午给这50多名学生准备午饭呢。这账算的!
  钱上的事郑永俭容易“犯糊涂”,在管理上也是如此。比方说,他儿子正好在他任教的班级就读,别人都是对自己的孩子疼还疼不过来呢,他却不。有一次逮着儿子没按时完成作业,他在班级里大做文章,最亲的儿子成了他的“严惩对象”,用他的话说是“杀鸡儆猴”,让好多人琢磨不透。可喜的是,他儿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学习成绩在班里“杠杠的”。
  尽管这“糊涂账”一笔接一笔,但是郑永俭的数学课却教得越来越棒,他的班级也管理得越来越好。这些“糊涂账”也让他收获了一大堆荣誉:历城区华山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历城区优秀班主任等。“作为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他身边的‘粉丝’越来越多,我们学校的教师都以他为标杆,向他学习。”华山镇中心中学校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