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拥翠小学:抓细节习惯养成 创学校德育特色

本报通讯员 郭德强 王建光
  3月18日,安丘市凌河镇拥翠小学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举办了一场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感恩励志演讲。全场师生、家长被专家的演讲深深打动,学生们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走到老师面前鞠躬致谢或与父母紧紧拥抱……这是该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实施“大德育”的一个场景。
中华传统美德熏铸高尚品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书声琅琅,学生们正在朗读《弟子规》。这是每天入校后,该校学生的必修课。
  该校把五千年中华文化及传统美德纳入校本课程,安排专任教师,每周一个课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品质。通过学科渗透,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了深化养成教育,该校还广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为何要感恩、怎样去感恩。同时,该校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和“公民道德宣传月”等时机,结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尊师重教等内容,定期集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女儿放学回家后,什么活都抢着干,帮我洗衣服、擦玻璃、择菜、做饭、盛饭,每月给我写一封信。看着她的进步,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该校五年级刘梦瑶同学的妈妈激动地说。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早上记忆好,快把书来读;下午精神好,出门练练腰……”今年初,该校就编定了《拥翠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歌谣》,从做人、学习、礼貌、交友、合作、健康、人格等7个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歌谣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已深植学生心间。
  楼梯口的“轻声慢步,禁止喧哗”、花树旁的“爱我,就别动我”、阅览室的“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亲切温馨的话语洒落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该校还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栏和文化长廊等阵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建立学生组织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校“微笑督导员”的设立就是一例。
 “你好,请把你脚下的废纸捡起来。”“你好,那里危险,不能过去。”……这是该校“微笑督导员”的温馨提示。对教师上课迟到、下课拖延凤凰彩票等行为,他们同样进行监督和提示。“微笑督导员”分为纪律、卫生、仪表三支队伍,全由学生选举产生。
 在拥翠小学,每名学生都有一张“习惯争优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评比,在“学习——明理——实践——评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围绕习惯养成教育,该校制定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了双休日自主监督卡,让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快乐成长。
以家校互动助推教育纵深发展
  “书写习惯要从小抓起,我有这个专长,能为学校作点贡献,感觉很荣幸。”这是该校聘请的家长德育导师王金来的一番话。该校筛选在民俗、书画、手工艺、生产工艺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家长,聘为“德育导师”,请他们走进校园开辟新讲堂,用他们的阅历、知识去教育学生,用他们的成长经历去感染学生。去年,该校聘请了10位家长做德育导师。他们成为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
  该校不断探索完善家长德育导师管理制度,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家长分期分批参与学校开放周、爱心护校队、课外实践活动等活动;组织育子有方的家长举办育子心得交流和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该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在组织协调、参与监督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优势,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制定、学校和班级事务管理、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校抓住家长委员会建设这个突破口,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互动。”该校校长王建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