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篷车开进山村校园

本报记者 徐书盛 通讯员 刘志娥
  “没有电线,风车怎么会自己转?”“快来快来,从这个孔里看,这个画上的马儿会跑……”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科普大篷车带来的科技展品,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3月29日,沂水县科技局崭新的科普大篷车开进了偏远的院东头镇上岩峪小学,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
  在“手摇发电”、“太阳能发电”、“听话的小球”、“看谁滚得快”等科技展品前,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着科技的神奇;“几何体就位”、“巧垒立方体”、“技巧积木台”旁,学生们争相参与,冥思苦想,展开智力大比拼;车载大屏幕上,播放的《为什么大雁排队飞行》、《果园里的故事》等系列科普电影,吸引了一年级学生们好奇的眼光。他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领悟着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对科学世界的无限遐想……
  “科普大篷车”内装一台先进的车载播放系统,可以连续播放科技电影;还有光学、力学、电学、数学、电磁学五大系列30多件科技展品供学生们动手体验、观摩探究。“会导电的布”、“奔腾的马”、“穿墙而过”等展品更让学生们惊奇不已,学生们追着科普老师问个不停。
  这是沂水县“科普大篷车千村百校行”活动第一站的热闹情景。“让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惠及偏远乡村中小学,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不出家门就能接受科普知识的熏陶,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一起参加展出活动的沂水县科协主任郭磊说,“为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特别是为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县科协最近开展了‘科普大篷车千村百校行’活动。计划用1~3年的凤凰彩票,让科普知识走进全县所有学校和村庄,做到科普惠民全覆盖。”
  当日,中国科技馆资源管理部副部长赵凯参加了沂水首次科普大篷车山村学校巡展之旅。在了解到上岩峪小学是一所离县城40多公里远的山村小学,学生们从来没去过城里的科技馆接触这些科技展品和科技模型的情况后,赵凯不无感慨地说:“科普进校园是很有必要的。看到孩子们对科学知识渴求的眼神,我感触很多。科普教育资源必须向偏远的农村倾斜。沂水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900多个科技示范县之一,今后我们将密切合作,及时更新科普教育资源,大力支持沂水‘科普大篷车千村百校行’活动,让流动科普走遍全县所有角落,补乡村科普短板,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