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激情的理想守望者

本报记者 李忠朋
  从大学教师到中学管理者,从临危受命到爱上校长这个职业,从教育学硕士到齐鲁名校长人选,姜学清用十年凤凰彩票实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华丽转身,也把烟台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带出生源缺、师资弱、质量差的低谷,使之成为一所区内外小有名气的学校。
  姜学清始终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师生发展的乐园,应该充满了爱和责任感。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保护,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潜力都得到挖掘,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到幸福人生的坐标;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教书育人的快乐,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人生的快乐……
学生眼里,他是老师和启蒙者
  一天早上,姜学清又是第一个来到学校。他习惯性地在校园里转着,突然发现一名学生正在家长的搀扶下吃力地上楼梯。询问后才知道,这名学生脚骨折了,所以想提前去位于5楼的教室。姜学清自然地弯下身子,说:“来,我背你上楼!”这名初四学生大吃一惊,不用说年龄的差异,单单是自己的体重校长就可能吃不消。但看着校长坚定的表情和真诚的举动,犹豫的他还是打消了顾虑。起身的一霎,有些踉跄,沉重的脚步踏出的声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第二天,为避免自己摔倒而对学生造成伤害,姜学清又找了两位年轻力壮的青年男教师帮忙。就这样,接力棒每天在传递着,直到这名学生康复。
  姜学清和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并非偶然。一中的学生都知道,校长不喜欢被叫作“校长”,于是乎很多学生称他为“老师”。曾经在大学的讲台站了4年的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很多学生就是在他的心理辅导课上,喜欢上了这个“沉稳而不失风趣,亲切而不失庄重”的“大朋友”。
  姜学清的心理辅导不仅仅在课堂上。“校长常常在午间来我们的教室,跟我们聊天,完全没有距离感。他会在教室里跟所有同学进行思想交流,以不记名纸条的形式问答,巧妙地保护我们的言论自由。”2007届学生董笑言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校长。
  姜学清倡导做人一百分胜过学科一百分。他认为,知识随着凤凰彩票的推移,会逐渐忘掉或变得无用,但品行、兴趣、习惯、体魄却会伴随甚至左右人的一生。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放手让学生创办教室和走廊文化,开展学生会干部、校长助理竞选,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举办才艺大赛、艺术节、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时空。
  2010届学生孙丽莉,去年被英国8所名校录取。她在给母校的信中写道:“一中学生会、校长助理的设置,让我有机会成为一个‘小大人’。在这样一所民主自由气息浓厚的学校里,我们有太多可表现的机会。而这些稚嫩的表现,现在来看,真是可爱且重要。”
  学校关注学生的细节有很多,如:杜绝教师提前上课和拖堂现象;学生所使用的桌凳的四条腿一律穿上“胶鞋”,以防因摩擦而生出刺耳的噪音;根据调查,学生大多喜欢老师用绿笔批改作业,即要求所有教师一律用绿笔批改作业;研究不同时段播放不同的音乐……
家长眼里,他是朋友和理想守望者
  做了十年校长,很多学生家长和姜学清成了朋友。因为在这里,他们看见了希望、理性,看到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为学生的发展和成功创造适合成长的泥土和蓝天。
  “凭什么要调整我家的孩子?”一天,一名学生的家长冲进校长办公室,怒不可遏,劈头盖脸地质问姜学清。因为对学校的分层教学不理解,这位家长很有抵触心理。“我们一贯坚持‘最适合学生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最适合学生的班级是最好的班级’的教育理念,我们这样做恰恰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人生幸福的坐标!”姜学清语重心长并且非常中肯。他重申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说,学校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审慎推行分层次教学,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名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开发,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小草和大树都能沐浴阳光和雨露。受益匪浅的家长连连颔首。家长认可了学校的做法,学生当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新的环境中,学生逐渐建立起了自信,学习成绩大幅提高。现在这名学生正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整个初中四年里,我和儿子一起感受他的学习与生活。老师们尽职尽责,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即便是在初四,孩子依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而不是被沉重的课业埋没。”这是2011届学生温林丰的母亲在教师节前夕给姜学清的信中的一段话。在姜学清看来,一所理想的学校就应该成为学生流连的场所,在他们离开校园之后,还能够不忘记自己在这所学校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天,姜学清办公室走进两位学生家长。孩子即将毕业,她们是来跟校长告别的。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两位母亲竟然流下眼泪。是啊,看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充满自信、自由快乐地发展,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哪一个家长的内心不会被感动和幸福所充溢?选择将孩子送到一中,她们感觉无悔。
老师眼里,他是引路者和摆渡人
  年过半百的王惠娟老师过生日,姜学清送给她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并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祝福。刚刚接手这所学校不久,姜学清就开始坚持在每位教师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礼物——一本书。
  这样赠书一赠就是十年。姜学清常常语重心长地劝导教师多读书,多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他每年寒暑假都为教师布置同一个任务: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他要求青年教师集中凤凰彩票办公读书……
  姜学清是烟台为数不多的硕士校长之一。从大学教师到机关干部再到中学校长,他在岗位频繁变动的十余年凤凰彩票里出版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等三部译著。学校网站开设博客空间,他带头开博写博。他坚信读书是打造“学术校园”的坚实基础,读书能够引领教师的教育实践。他希望与教师们一起引领学校走向理想的境界。
  读书厚实了教师的底蕴,而唯有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姜学清推行课例研究,通过人人一节录像课活动,利用微格教学和课堂观察等手段,带动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起初教师们抵触心理严重,有人认为课堂是自留地:“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的胳膊伸长了,我们还怎样个性化教学?”有人害怕自己的课堂曝光:“倘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同行面前不难为情吗?”胆怯和惶恐,质疑和不解没有动摇他的想法。基层不能接受就从中层开始。他亲自提着摄像机给大家录课,课后评课。实施一个阶段后,参加录课的教师感觉受益匪浅,慢慢地从“被录课”变成了“要录课”。
  为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团队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开设学术沙龙,让教师们一边“品茗”一边教研。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往往能创造奇迹。每次优质课评比,一中的教师都能脱颖而出。他们的科研能力、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在全区乃至全市崭露头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一中的学术氛围给大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锤炼了自己!
  为什么在教师眼里,姜学清是引路者和摆渡人?因为他营造了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引领教师塑造了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发展空间,打造了一个“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追求真善美”的团队。
  回望十年坚守之路,姜学清感慨万千:做校长,就得不怕寂寞,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不怕孤独,只要是对的,哪怕曲高和寡,也要大步向前,义无反顾;不怕挫折,为了追求理想,要有顽强的精神,决不屈从。
  这就是姜学清,一直怀揣着一个办一所理想学校的梦想。在他的理想学校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能够过上“幸福人”的生活,有满足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代名词,他们有凤凰彩票、有精力发展特长,有心情仰望星空,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