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民生“大单”构筑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尚峰 通讯员 江浩
  “以前老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营养跟不上,现在政府贴钱为学生补充营养,俺可放心了。感谢县委、县政府又为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沂源县南鲁山镇璞邱四村村民陈丙玉高兴地对记者说。
  老陈说的大好事,是沂源县从2013年元月份实施的学生营养餐工程。此项工程使3万多名农村学生受益。营养餐每年所需的400余万元经费,全部由县财政“买单”。
  春暖乍寒,记者在沂源中小学采访,所见所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温暖”,那就是沂源老百姓的孩子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质教育。
  记者了解到,2012年沂源县教育投入达7.6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30%。在2013年度沂源县公开承诺为民办的大事实事之中,光教育“大单”就占了3项,总投资超过1.5亿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最广泛的社会事业。今天的教育既是明天的经济,也是抢占明天发展制高点的前提。”沂源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这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下,沂源县拉开了教育发展“上档次”的大幕,一个个教育民生工程相继实施,为构建优质教育、精品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沂源县投资5300万元盘活了原民办英华学校资产,建成了九年一贯制的沂河源学校;投资2000万元,按照省级实验示范园标准建起了汇源幼儿园,解决了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投资3500万元,实施学校体育场地塑胶化改造工程,城区中小学运动场地焕然一新;投资1300万元,实施幼儿园统筹管理与提升改造工程,使全县农村办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投资600余万元购置新校车,实施校车安全工程,让农村学生坐上了“放心车”、“幸福车”;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沂源四中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机器轰鸣,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一幢幢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餐厅楼拔地而起。学校负责人江兆旺介绍说,总投资8000万元的沂源四中一期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暑假后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悦庄镇及县城东扩、经济开发区发展带来的就学压力,进一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今年,沂源教育惠民工程可以说是“大单”频出。投资3000万元的沂源一中图书艺术楼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6月份即将投入使用;计划投资1600万元,盘活原综合高中闲置资产,改扩建为35个教学班规模的完全小学,解决东部城区小学资源不足问题;计划投资3500万元,实施沂源二中餐厅图书艺术综合楼建设工程,打造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计划投资1100万元,征地43.5亩,实施沂河源学校体育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活动条件;计划投资3000万元,全面实施《沂源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
  沂源在加大教育“硬投入”的同时,还以“软投入”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2011年,沂源县投入1000多万元,解决了沂源一中、二中300多名自收自支编制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投入1400万元统一了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实现了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同时,该县为深化教育内部改革,实施了“送教下乡”、城乡教师交流和“名师工程”,开展校本培训和教师网络远程研修等,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