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帮扶在校生学以致用学会创业

  本报讯(记者 孙军)杨洋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会计系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个同学的亲戚在深圳开醇基液体燃料公司,事业做得非常好。经过深入考察,杨洋和三名同学组建了创业团队,入驻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青岛北辰化工有限公司。现在,“北辰化工”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元。
大学校园孕育“学生老板”
  在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像杨洋这样的“学生老板”还有很多。在该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样的“学生老板”有32位。他们不仅没有耽误学习,还能拿奖学金,不但上学不花家里的钱,还每月给父母寄钱。近日,记者采访了这群特殊的大学生。
  乔亨军是该院一名专科生,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忙着找工作,但他却在忙着招聘员工。大二时,乔亨军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青岛恒君达通讯有限公司。他与中国移动签订协议,在一年内为中国移动在烟台各大学校园内建设并运营无线宽带。2011年,公司营业额还只有5万元,2012年就突破了700万元。
  来自山西农村的学生刘福,家庭条件不好,上大学后他就开始一边打工,一边为创业做准备。学建筑装饰专业的他,把目标定为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装修公司。他向学校创业指导教师咨询后,明确了公司定位——生态装饰。“今年学校开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时,我会现场设摊位招聘。”刘福的公司初始投资只有5万元,现阶段净利润已经达到31.6万元。
学校做后盾,创业前期不发愁
  该院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王永琴介绍,学校2011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50万元的创业帮扶基金。孵化基地聘请专业指导教师为入驻项目提供全程的创业指导、培训以及政策咨询服务;协调金融部门为引进和落地项目解决小额贷款;同时协助孵化成熟的项目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人事代理、户籍、档案、组织关系托管等服务。
  另外,该院还给学生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甚至连企业办公所需的电话、网络、电脑和水电也全部免费提供。“这样学生创业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投入,也就没有失败的风险。”王永琴说。杨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场地等,他们需要外出租办公室,加上水电、电话网络等费用,一年就得六七万元,这对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勇气和好的项目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氛围。”王永琴说。现在学校里具备了这种氛围,很多学生看到创业成功的案例就会效仿。据介绍,创业孵化基地创建至今两年的凤凰彩票里,入孵项目中99%的公司在试营业期间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已经有15家企业正式注册,实现营业额1910多万元。
创新设置学分置换,寓教学于实践
  该院的“学生老板”并没有因为创业而耽误学业,相反很多人学期末拿到了奖学金。“我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有了在市场上操作的实践经验,回到课堂上听课会听得更明白。”乔亨军说。“创业孵化基地的同学基本没有挂科的现象,我还连续两年拿到了奖学金。尽管很多人创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家不会因为创业而耽误了学习。”刘福告诉记者。
  据悉,该院正在制订大学生创业学分置换认定管理办法,为积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计划把创业大赛获奖、创业实践项目、创业论文发表都核算成一定的学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菁华告诉记者,“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产品销售得好、公司开得成功,就充分证明这门课的知识他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了。”
  该院副院长赵连营告诉记者,学院举办丰富多彩的创业比赛、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是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加深他们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创业相关的技能,在学生的心里埋下创业的种子。今后一旦有创业的机会和可能,他们就能够以成熟的姿态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