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1+1联盟”产生的效应

本报记者 何蕾
  听说章丘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开展学校联盟建设。这种学校联盟的办法到底对薄弱学校有没有帮助?有多大帮助?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呢?我们希望通过采访找到答案。
  2012年8月31日,章丘市“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启动仪式”在垛庄镇中心小学举行。这一天,“章丘市实验小学垛庄分校”也正式挂牌,标志着章丘市城乡学校联盟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刘秀珍是章丘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此次被选派到垛庄分校常驻,成为输出管理人员之一。她告诉记者:“我们每周都会安排1~2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垛庄分校来进行送课、评课,请垛庄分校的相关老师观摩,提高其教学能力,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还把实验小学‘阳光少年’、‘金牌班级’等异彩纷呈的评选活动辐射到垛庄分校,深化分校的‘文明标兵’、‘班级先锋’等评选活动,发扬共性,彰显个性。”
  下乡送课是城乡结对帮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学校联盟又不仅仅局限于送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联盟建设中,章丘市实验小学首先邀请分校部分骨干教师到校,与本校的教师共同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知识,并将图书室中有关高效课堂的书籍发放给分校教师,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为其理论充电。成立学校联盟以来,实小让分校教师全程参与相对应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网络交流提高备课质量,并针对垛庄分校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偏低、师资队伍老化、结构性缺编、音体美学科与地方课程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以强带弱,致力于拉长教学“短板”。
  城乡“1+1”,结成学校联盟,城市学校不仅送课下乡、送教下乡,同时也把学校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输出到农村学校,以名校的制度来规范农村学校发展,以文化建设吸引教师主动发展,改善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今年,实小将着力帮助垛庄分校建设文化长廊,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将一些文化活动在两校同时开展。垛庄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刚告诉记者:“成立学校联盟以来,学校教师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龄大的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劲头很足,现在教师们的课堂也活起来了。”
  章丘的学校联盟建设精髓就在于“城乡学校一体化办学”,而不是简单地派几位教师过去讲讲课、评评课,或者是教老师们做几个PPT。他们有“领导班子对接”、“学科对接”、“教师学生对接”、“教育教学活动对接”等全方位对接,更有“统一办学思想、统一课程方案、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计划、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评价机制”的“六统一”。这样一来,名校的优质资源直接渗透至分校,从而形成了总校与分校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这一模式避免了品牌稀释、资源稀释等弊病,效果也更加明显。如今,章丘市有实验中学等6所初中、实验小学等7所小学分别在黄河、垛庄等偏远山区、黄河滩区的13所初中、小学建立了市属学校分校。经过一段凤凰彩票的发展,现在,无论是地处山区的垛庄,还是北部滩区的高官寨以及平原地带的相公庄镇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乡镇,都有了实验小学、福泰小学、实验中学等这些章丘名校的身影。这些农村中小学纷纷“变身”,成为章丘市属优质学校的分校或特色实验学校,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等层面完成了各自的提升,实现了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谈起教育均衡发展,章丘市教育局局长李忠新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均衡是基础,优质是关键,标志是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我们将按照‘夯实基础,打造特色,铸就品牌’的要求,以特色办学打造品牌学校,用品牌学校构筑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