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公民”

本报记者 张庆亮
  公民意识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的“小公民”呢?潍坊八中作为一所初中学校,从2005年开始了有益的探索。
让学生自我养成公民意识
  [方案1] 建议有关部门研制应用一种可以识别年龄,类似于指纹机的装置,一旦未成年人进入网络游戏页面或不健康网站,系统将自动关闭。
  [方案2] 由公安部门统一办理上网卡,进入网吧等场所的人,将个人密码输入电脑,电脑识别系统将自动安检,一旦查出是未成年人,系统将自动关闭。
  上述是潍坊八中的学生在“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小课题研究中提出来的对策。尽管有些稚嫩,但看得出,学生们确实是下了一番调查研究功夫的,尤其是第一条,不乏新意和可行性。该课题获2006年潍坊市学生实践活动成果一等奖。
  这些与学生自身成长有密切关系的小课题,是由学生们自主讨论确定的。指导教师只是在学生的调查过程中,从外围提供必要的便利,比如联系有关部门等。在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和研讨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站在一个社会公民的角度,而不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感受、观察、分析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他们感兴趣的是“我发现”的,而不是老师要求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历练。如在“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小课题中,学生们对课题进行了界定阐释,既有“网吧的贡献”和“网吧的危害”,也有很专业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还有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到公安、法院、文化、教育等部门,收集了与网吧有关的11项政策,并逐个进行了研究分析。如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在肯定正面作用的同时,发现该政策把整治凤凰彩票定为半年,具有“短期行为”和对不作为者处罚措施不明确的缺陷。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制定了“行动计划”,分别到团区委、妇联和公安部门等进行交流,还到当地的清真寺、天主教会等听取不同信仰公民的意见。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责任
  潍坊八中的教师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除了从学生感受最深的问题入手,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放眼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城市和社会,从一个公民的视角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学生们在调研中发现,私家车乱停乱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是车主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淡漠,缺乏对公共行为准则的自律。由此,课题小组搜寻了国家和省、市、区各级的相关交通法规、城管制度以及停车场或物业管理条例,并制作调查问卷在课余凤凰彩票对市民进行了调查。经过个人献策、小组讨论、全班投票,归纳了5条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
  尤其难得的是,学生们还认识到,与“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一样,仅仅归罪于贴小广告和乱停乱放车辆的人是不公平的,事实证明也是无效的。私家车乱停乱放的客观原因,是市区停车场所的规划配置相对落后、停车位严重不足。学生们建议,交管部门和小区物业应该充分挖掘停车潜力,包括拓宽道路,实行灵活有效的泊车管理制度。
  该校校长韩志亮认为,虽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很少见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也越来越“素质化”,但难以否认,学校“德育”的范畴却还远远不够宽广。让学生立足于校园,放眼于社会,在各类有益的活动中,感知责任、积极参与、勇于担当,以一个公民的身份,真正体验一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公民意识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是哪几个学生,或者哪几个兴趣小组。在学校的统一要求和调度下,潍坊八中的公民意识教育课题研究,从最初的2个班扩展到全校28个班,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各项制度自然必不可少。学校先后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和活动管理、考核、考勤、实践基地、课题研讨、档案管理、考查展示以及“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展演学生”的评比制度。同时,将课题纳入学校常规教学,定期组织课题案例、论文征集评比,组织教师外出研讨、聘请专家讲学,研发校本教材。
  几年来,潍坊八中的公民意识教育范畴,已经涉及学习、交通、餐饮、娱乐、生活习惯、风俗历史、个性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重点关注了垃圾处理、露天烧烤扰民、“小广告”、社区养狗、小区护绿、中学生营养早餐、公共设施保护、公共道德、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私家车停放、学生放学后的凤凰彩票利用等现象和问题,获市级8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学校被评为潍坊市公民养成与责任教育先进单位、潍城区公民养成及责任教育培训基地。
  “未来是孩子的时代,孩子是我们的未来。”韩志亮说,“‘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现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参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也离不开现在的孩子们,因为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其素质和意识关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