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结出“果实”一串串
发布日期:2013-07-0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725次
本报记者 胡怀旭
技师学院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山东技师学院,积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搬进车间,把车间搬进校园,既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又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的无缝隙对接。
在该院的机械工程系模具制造实训中心,车间里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奇怪,“车、马、炮”这些象棋的棋子怎么出现在电脑屏幕上,难道他们在偷偷地玩游戏?
教师王校春看出了记者的困惑,向记者详细地介绍起电脑上的内容。原来,是学生们在练习模具加工。只见2012级模具班学生王鹏杰一边在触摸屏上输入数据,一边摇动手轮,准确地对一个工件进行定位,不到20分钟,一个“马”的象棋模具就做好了。王老师讲,学生们不仅能刻象棋,还能刻军棋、校徽等。
“我以前曾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可我不想毕业后开火车。我喜欢动手、喜欢创造。经过了解和比较,我最终选择‘回炉’到山东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技术,以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千好万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来自吉林的陈全宇同学欣喜地告诉记者。
“初中、高中学生生源减少,高校扩招,高职‘零门槛’抢生源,加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等,使得技师学院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谈起制约学院发展的因素,院党委书记赵振国颇有感触。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办学的动力。办学方向对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浓厚的兴趣,综合能力强了,就业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基于此,学院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学院先后投入1亿元资金建成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电脑图文制版与印刷、生物技术、物流、现代网络架构等十几个大型现代化实训中心,与斯凯孚(中国)有限公司、韩国KPF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工合作关系。学院还引进高端高技能人才51名,聘请了“金牌工人”许振超等115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实习指导教师。
采访中,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的学生作品展示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作品“人面浮雕”前,有这样一段文字注解:“作品利用数控铣床加工而成,由浮雕专用软件生成模型,模型的生成为加工的难点。”学院田文太副院长介绍,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是该校的重点专业,已有7名毕业生供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年薪达12万元。
进入经济贸易系物流模拟实训中心,记者以为误入某物流公司。
“请生成A区4层1号货位入库指令。”随着指令员一声令下,一个包裹在两三分钟内便完成输出指令、入货、出库、分拣、包装等全过程。
“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我们就让学生学什么。‘一体化’教学全部按照企业的真实情景设计,一门课程就是企业的一个典型任务,学校和企业已实现无缝隙对接。”学院许教伍副院长说,“不仅如此,‘一体化’教学倡导的‘学中干’、‘干中学’已成为学生的优势,实现了由‘好毕业’向‘就好业’发展。”
朱德鹏同学说,他们班的同学已经全部被省内外的物流公司“预定”。而轻工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三年技师生物生化制药班,同住一个宿舍的6只“小凤凰”更是被“一锅端”,全部被某制药厂“收编”。
“一体化”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更好毕业,更为毕业生就业后更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学校的‘实操’帮助我在这里上升很快,在单位就像在学校上课。学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培养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使我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说这话的是张近安,学院汽车工程系技师维修051班学生,现任克莱斯勒4S店技术总监兼车间主任,月薪7000多元。
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该院学生有198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学院被誉为“赛出来的品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在98%以上,今年的毕业生提前1年全部达成就业意向。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