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拥有公平起跑线
发布日期:2013-07-0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268次
本报记者 赵培章
色彩斑斓的墙画、童趣十足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桌面玩具将每一口教室装点得生机盎然;园内配置了大型室外玩具,十几个孩子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是记者日前在平阴县东阿镇白塔小学幼儿园看到的场景。
“这是一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园里孩子的父母都是周边8个村庄地道的农民。”平阴县教体局学前科科长杨红艳介绍说,“全县所有镇街的农村公办幼儿园个个都这样漂亮。”
3年来,平阴县以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突破点,按照“城乡发展均衡化、办园条件标准化、园所管理规范化、保教质量优质化”的目标,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建园机制、强化师资培训、依法规范管理,逐步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区域特点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让每个孩子拥有了公平的起跑线。
奏响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序曲”
为保障适龄幼儿“好入园”、“入好园”,2010年,平阴县教体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各镇、村摸排了解,与驻地政府领导、当地群众、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全面掌握了每个区域园所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平阴县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平阴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在2011年5月制定下发了《平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各年度幼儿园建设、师资配备、办园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确保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和各项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县政府与各镇街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县镇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协调联动,分工合作,确保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奏响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序曲”。
有效缓解“入园难”
平阴县教体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资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确保实验、示范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每一所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各镇街也相应安排学前教育经费,用于中心幼儿园建设。自2011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共筹措资金98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0所。
随着县城人口急剧增多,适龄幼儿逐年增加,原有3所公办园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区群众子女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此,平阴县教体局科学谋划,分层推进,在城区新建了锦东幼儿园、龙山幼儿园,改建了榆山中心园、第二中心园和锦水中心园,并将原有的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通过政府参与联合办园的形式纳入公办园范畴,使城区公办园达到了12所,有效解决了城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为解决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该县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第一步,县镇两级政府密切配合,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让每个镇街均拥有了1~2所规模6个班以上、园舍设施配套、保教功能齐全、建设标准较高的中心幼儿园。同时,积极扩大服务半径,让1/3以上的孩子进入中心园,有效满足了镇驻地周边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第二步,将义务教育阶段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后空闲的校舍和教师资源,优先用于学前教育。按市一类园标准,把空闲的校舍改建成环境优雅、园舍独立、设施配套齐全、师资优良、安全合格的幼儿园,有效满足了农村群众子女“上好园”的愿望。
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从2001年起,该县对所有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对符合标准条件的颁发办园许可证,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通过法律手续予以关停。通过办园条件审查、登记注册、幼儿园年检、督导检查等措施,全县杜绝了非法办园,优化了办园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办园秩序。
该县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丰富各幼儿园课程内容,指导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玩耍中获得身心的满足,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不定期督导检查办园行为,让各类幼儿园都能按照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开展科学合理的保教活动,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效杜绝了过度教育及“小学化”倾向,促进了在园幼儿健康成长。严把入口关,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不断加大学前教师招聘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活动,倡导教师个性化、特色化教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让县实验园、各镇街中心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品牌效应,该县每年定期开展优质幼儿园全方位开放活动,为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提供学习、观摩的现场,通过结对帮扶、幼儿园互动、送教下乡等形式,向村办园和民办园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和管理经验。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