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 胡怀旭)7月11日,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左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省教育厅巡视员陈光华传达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议精神。5月18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了首次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6月24日,又在山西晋中召开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及工作推进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副部长刘利民分别到会作重要讲话。袁贵仁部长在张家港会议上指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的召开,正式启动了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今后一个时期应当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水平;二是均衡配置,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完善措施,加强交流,进一步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四是注重内涵,提高质量,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问题;五是强化督导,科学认定,进一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通报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2010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三、义务教育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四、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五、涌现了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三是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四是择校、大班额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五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保障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左敏在讲话中指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是落实“四化同步”战略的务实之举,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如何做好下一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左敏强调,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政府的责任,是社会的期盼。各级要深刻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实抓好,实现由“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共建共享。二要准确把握好均衡发展的内涵标准。正确把握均衡发展的内涵标准,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不走弯路,保证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地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发展的差距。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的、全面的发展。不是暂时的短期发展,而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协调”,立足各地实际,明确标准,分层实施,突出特色,促进我省东西部地区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三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践证明,导致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短板”的存在,“短板”既体现在管理方面,也体现在投入、师资配备不足等方面。“补短”靠政府导向,靠政府投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支持,把“短板”拉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强领导,制定政策。要建立完善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为山东教育更好发展创造条件。五是整合资源,提升绩效。要对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坚持合理够用的原则,对县域内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科学挖潜,在确保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确保每一分钱发挥最大效益。六是大胆创新,加强交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者的境界和视野很重要。领导干部不能固步自封,要主动开放,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从而改进工作。要加强交流,经过学习、感受、总结、提炼,最终转化为科学可行的政策。七是加强督导,落实责任。市县要把督导作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落实责任,找出差距,制定对策,尽快行动。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更好地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各市教育主管部门、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其间,各市就本辖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