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搭建全省城乡社区教育网络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 徐曙光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益健全,初步构建起“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体制。
  我省社区教育网络阵地不断拓展:各地积极整合职业院校、农广校、电大等教育资源,挂牌成立了社区学院;在乡镇,依托成人教育学校,成立社区分院或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或村居设立市(村)民学校,形成了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城乡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体育场(馆)等有形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初步构建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框架。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也不断壮大,初步构建起以街道社会事务工作人员和原成教中心校长为龙头,以当地中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为主力,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教育的认同感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涌现。济南市教育局打造的“父母学堂”、“快乐一家社区”,市中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天桥区“全民学习节”,槐荫区“我爱我家”、“蒲公英学堂”、“四点半学校”;青岛市市南区社区教育节、“书法公益课堂进学校”、“社区服务帮到家”,经济开发区的“道德讲堂”;潍坊诸城市的“社区大讲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胶南、济阳的“新农村大学堂”等在当地成为叫得响的社区教育品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日益丰富:滕州市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出以北辛文化、墨子文化、鲁班文化、善文化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诸城市结合居民需求,开发出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邹城市钢山街道通过绘画墙、村史展等载体,营造出“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浓厚学习氛围,特别是鑫琦社区实行“出勤+学分与经济挂钩”的居民终身学习制度,为全省村改居新型社区开展居民教育提供了借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乡社区教育工作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设置与评估标准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通知》等文件为抓手,以县级职教中心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搭建城乡社区教育网络。
  首先是加强阵地建设,健全教育网络。各地可依托职业院校、职教中心成立县级社区学院;乡镇(街道)依托成人教育中心(文化大院),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实现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依托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争取上级支持,在全省建立一批开放型社区大学;统筹城乡规划,在改建或新建小区时要将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同步规划,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完善社区教育管理及服务体系。到2015年,各地都将建立起从城市到农村的社区教育阵地,逐步形成以区(县)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以老年大学、家长学校、居民学校等为基础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四级社区教育网络。
  其次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在深化城区社区教育发展内涵的同时,各地要围绕《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的工作目标,借鉴先进地市的经验,因地制宜,加速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加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县域之间连成线,市域之间结成网,建立社区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通“终身学习网”。
  三是丰富活动,提高教育成效。我省将重点抓好量大面广、群众满意度高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满足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学习需求;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保育、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此外,将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继续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四是以县级职教中心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和职成教示范县。
  同时,坚持长远规划、统筹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社区教育三级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构建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本文据《徐曙光同志在全省城乡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