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建起首个市场“儿童之家”解民忧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孙荣光)“以前市场上没有‘儿童之家’的时候,一到周末和假期,就只能把孩子带到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商铺里,一边忙着发货,一边让孩子趴在衣服堆上写作业,还得随时注意看着,不能让他在人流穿梭的市场上走失。”一提起孩子假期看护的问题,老家浙江温州、目前在临沂华丰国际服装城一楼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黄宪达就想起了以前那些难熬的日子,“不仅大人累,孩子学习的环境也不好。”
  “7月13日,华丰市场‘儿童之家’正式揭牌成立了,我们这些外来业户的孩子总算有地方去了!”同样在华丰国际服装城4楼经营服装批发生意的卢圆圆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两口子十多年前从河南信阳老家来到临沂做生意,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都享受到了临沂市的‘同城待遇’,现在‘儿童之家’又帮我们解决了周末、假期孩子没地方去、没人看护的问题,而且就在我们市场的5楼,一有空或有什么事,随时都可以上去看。”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临沂市是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名城,有各类批发物流市场97处,集中了50多万外来经商务工人口,带来随迁子女5万余人,其中在校就读学生2万余人。仅规模最大的华丰国际服装城就集中了外来流动人口近2万人。
  “由于服装批发行业女业户较多,家长忙于生意,老家又在外地,一到周末和假期,无处可去、无人看管的业户子女满市场都是,流动儿童的课外生活成了商户最头疼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华丰国际服装城所在的临沂市兰山区西关社区党委委员、妇联主任耿昕说。
  “华丰市场所在的兰山区是实施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国家级示范区,积极主动地为商户和流动儿童做好服务,是应尽之责。”临沂市兰山区妇联副主席鲍晓红说。经过前期流动人口子女课外服务需求问卷和座谈调研,兰山区妇联决定充分利用5万元的“全国妇联两纲项目款”,带动街道社区和市场投资建设,由兰山街道和西关社区具体承办,投资45万元,在华丰国际服装城建起首个在市场上为业户提供公共服务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占地近500平方米,分为多功能区和文体活动区两大区域,多功能区下设快乐学习室、快乐阅读室、阳光心灵咨询室及快乐成长室等,文体活动区引进了台湾地区和美国的大型室内主题活动乐园。“除了硬件建设投资,华丰集团还无偿提供了近5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在这寸土寸金的批发城,相当于每年折合租金80多万元。”鲍晓红说,“妇联指导,市场免费提供场所,教体部门组织志愿者,文化部门捐赠图书……多部门紧密合作成就了首个市场‘儿童之家’,为流动业户子女提供亲情关爱、假期看护、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服务,让外来流动儿童也能享受到爱心呵护。”
  记者采访时看到,“儿童之家”管理工作规范,家长接送登记制度严格,暑期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目前,该“儿童之家”有6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还有来自街道社区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及华丰市场“巾帼创业模范”岗的30多名优秀志愿者参与管理服务工作。孩子们有的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快乐画画,有的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画,有的在快乐成长室动手搞小科技制作,个个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们还为孩子开设了摄影、小小模特、小主播、小小科技制作等十几门‘七彩暑期课程’,开设了家长育儿课堂。”卢圆圆说,“把孩子送到这里,不仅有人看护,还能快乐学习成长,真正为我们外来人口解决了后顾之忧!”
  “‘儿童之家’建起来以后,运行管理和师资力量成为能否办好、能否真正为业户和流动儿童提供良好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鲍晓红说,“在运行管理方面,由于市场上的‘儿童之家’尚属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我们依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依然需要教育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不断完善市场‘儿童之家’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师资和工作人员队伍方面,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爱心志愿者队伍又不够稳定,且缺乏专业素养,当地正在研究论证引进“社会化专业管理+志愿者”模式,为业户和流动儿童提供更加优质、专业、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