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建设工程带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孙军
  青岛市近期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为重点,统筹实施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中小学饮水设施更新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薄弱中小学改造等项目。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政府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
  青岛47中初一学生王佳对记者说,升入初中后学校温馨的布置让自己消除了陌生感,感觉每天学习都是新鲜的、快乐的。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局局长柴清林告诉记者,2012年暑期,该区对青岛47中等中小学实施抗震加固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对青岛47中3座楼全部进行加固,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总投入1291万元。全区投入1.3亿元对一批老校、名校和新校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进行了改造建设。
  教学楼和行政楼的修葺改造、数字校园网络的打造和升级、校园环境的完善规划和设计……这些变化在青岛市各中小学里都在悄然发生着。
  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册《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计划》。“这是2009年2月由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凤凰彩票职责。”他告诉记者。2008年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后,青岛市立即在全省率先启动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统筹力度,整体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据了解,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投入很大一块靠的是政府财政的优惠政策支持。《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计划》对经费投入作出明确规定:青岛市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达到省《标准》的农村区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中小学进行资金奖励。各区市政府要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切实予以落实。对于经济较困难的区市,2012年前青岛市本级负担70%的资金;2012年青岛市政府在《关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完善全域统筹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平度市、莱西市、原四方区、李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平度、莱西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青岛市本级承担80%的经费。2009年~2012年底,仅青岛市本级财政就安排配套资金约13亿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更新和配备中小学教育装备及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安排4700万元面向农村配置专用校车600余辆。至2012年底,12个区市均完成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2011年~2015年,市、区市计划投入18亿元实施“新班班通”建设、实验室与专用教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三项工程”。青岛市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进行“以奖代补”,对初中按20万元/校、小学按10万元/校给予补助,对经济欠发达镇的初中、小学按5万元/校追加补助,支持5市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改造。自2008年至今,青岛市各区市政府累计投入70多亿元用于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
细化管理 强化监督保障
  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社会建设和全域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改革发展措施,连续几年把标准化建设工作和薄弱中小学改造工作列入市办实事、农村工作市办实事。2010年,青岛市建立了对区市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专项督导评估机制,首次引入差异系数来衡量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评估结果直接与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区市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据介绍,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的通知》印发后,青岛市立即转发,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县级自评的相关要求,部署各区市根据省教育厅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并就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
  “青岛市教育局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调度会和一次现场会,并建立青岛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机制,每年年底对区市申报的学校进行验收。其中,除对市级规范化以上学校进行抽检外,对市级规范化以下学校坚持逐校验收。对验收存在问题的学校,提出整改意见或限期整改意见。对每年的验收情况,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对验收合格的学校,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介绍说。根据青岛市市级方案,各区市也分别制定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
攻坚克难 加快改革创新
  2012年,青岛9中、青岛6中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招标公告向社会公示。目前,项目已正式破土动工。2013年初,青岛市规划局也在网站上发布青岛市实验高中、青岛19中及青岛39中3所优质高中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招标公告。这标志着青岛市市区5所高中新校区建设全面展开。
  “青岛实验高中、19中及39中3所高中建设规模相当,占地面积均为276亩,建筑面积均为1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项目为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艺术楼、食堂餐厅、学生公寓、地下停车场等,并配备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体育馆等活动场馆。19中规划了游泳馆,39中要建海洋科技楼、文史图书馆、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等,青岛实验高中还建有国际部教学楼、国际部公寓等设施。”邓云锋介绍说。2012年,青岛市开工建设“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教育项目一期工程,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和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的要求,建设青岛市实验高中、青岛6中、青岛9中、青岛19中新校区和青岛39中新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等5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和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分校,并适时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该市还实施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优化市区普通高中布局,全面改善市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形成市区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格局,推动市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针对小区配套学校规划建设滞后等问题,2010年,青岛市人大颁发地方法规《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明确中小学设置规划标准,并规定: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青岛市一项项荣誉历历在目:原胶南市、即墨市分别被评为全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全市7区都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青岛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青岛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经验在全国教育督导与评价论坛上作典型发言;2013年,青岛市强化城乡统筹加快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分别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山东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但青岛市教育工作者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青岛市以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印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实施了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信息化、国际化水平。邓云锋坦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15年,全市85%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