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创新机制激活师资
发布日期:2013-08-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781次
本报讯(记者 蔚文 姜连国)“几年前,我校还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落后,生源流失严重。现在,我们的师资力量加强了,办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流失现象越来越少。”近日,在办学条件和城区学校已无二致的济南市黄台小学杏元校区,执行校长赵青告诉记者,“这一变化得益于天桥区大力推动的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近几年,不仅有美术、数学教师来校支教,学校还派出分管德育、教学的主任去优质学校‘取经’学习。”今年,杏园小学的“紧密共同体学校”黄台小学还将调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两名骨干教师到杏园小学交流支教。
在济南市天桥区,像杏元小学这样地处黄河以北农村地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共有18所。近几年,天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编、老龄化现象突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师资均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张萍介绍,为推动区域内教师的正向合理流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天桥区积极探索盘活教师资源,进行教师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该区尝试建立了教师“区管校用”的管理体制,打破教师为学校所有的限制,逐渐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学校人”的思维定势,由“学校人”变为“区内人”,打破了制约教师区内合理流动的瓶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在“区管校用”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天桥区尝试建立了“教师正向流动调配机制”。以正向流动为原则,该区引导、鼓励和促进广大教师进入区“人才交流市场”,允许教师申请自主调动,由缺编学校向超编学校公布岗位需求,超编学校教师自主选择应聘。在此基础上,教育局根据全区学校超缺编现状,依据家庭住址、教师年龄、工作情况等因素,实施教师行政派遣和统筹调配。截至目前,该区已调动教师152名,逐步改变了师资不均的状况,基本实现了学科配套和师资相对均衡。
同时,天桥区以名师、教学能手跨校交流活动为契机,带动区内学科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山东省教学能手邹梅2012年从城区优质学校来到桑梓店镇中心小学支教,带领周边十几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帮助各学校规范和提升了大课间活动水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农村青年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其中高静老师还荣获济南市体育优质课乡镇组一等奖。
从2009年至2012年,天桥全区共有111名新教师分配到黄河以北农村学校任教,占招聘新教师总数的近50%,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2009至2013年,全区城乡教师双向交流98人,仅2013年该区就有28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有13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通过补充新教师、统筹调配、城乡交流、名师农村支教和挂职锻炼以及选派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等措施,天桥区有效带动了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养及区域学科教学团队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希望。
今年4月,天桥区又建立了不同于大型教育集团的15个“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黄河以北的15所农村小学分别成为城区15所优质小学的分校区。共同体学校实现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一校两区”的所有教职工由总校长统一调度,实行“一个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捆绑评价”的一体发展运作模式。“这种紧密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可以集两校之力,破解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困境。”全国优秀校长、济南市明珠小学校长周晓琳说。明珠小学与桑梓店镇周闫小学结成“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后,周晓琳不仅每周两天要到周闫校区办公,还从总校调配3名骨干教师到周闫校区任教,安排6位名师结对帮带周闫校区的6名青年教师。加上前来支教的1名省级教学能手和5名新进青年教师,周闫校区不仅开全了课程,还大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区内教师区管校用、统筹调配,教师城乡挂职锻炼、支教交流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制机制,激活区域教师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张萍说。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