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之光闪耀孟子故里

  本报讯(记者 邓旭 通讯员 于广华)每逢寒暑假,邹城市第一中学的孙启锋老师都会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假期里,他担负着一个重要“角色”——邹城市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兴趣沙龙的指导教师。这个沙龙由邹城市教育局和邹城市第一中学联合组建,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对电脑机器人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免费参加。
    “电脑机器人教育”这个看似尖端、前沿的新型教育内容和模式,近年来逐渐走进邹城市的每一所普通中小学,融入每一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所喜爱。在孙启锋老师和他的团队指导下,学生们对电脑机器人的兴趣大增,进步飞快。邹城市第一中学2011年参加机器人篮球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高考保送资格;2012年参加机器人篮球、足球赛,分获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2013年获机器人篮球、足球、创意山东省一等奖。
  像孙启锋老师这样,在电脑机器人教育方面的“专家型”指导教师,邹城市不止一个,而是涌现出一个优秀群体。今年36岁的潘文文是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电脑机器人指导教师,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的她一开始仅满足于为同事们修修电脑、解决技术难题,或是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2007年她担任学校电脑机器人兴趣小组指导教师,她的“优势”没有了,因为我们国家机器人的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学校对机器人的研究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比赛组委会每年都有新的比赛项目出台,每次参加比赛都要学习新的规则和练习新的比赛内容。她白天做教师,晚上当学生,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组装机器人、编程、调试场地。2012年8月,她指导的小队员先后在全国NOC大赛、第十四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IROC)中国赛区选拔赛上获得机器人搬运比赛银奖,并入选中国代表队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决赛,获小学组擂台赛两枚铜牌和最佳设计奖。今年在全国NOC第十一届决赛中,她辅导的两名同学参加“机器人野外生存”项目比赛,均获得一等奖。自2011年以来,邹城市在国家、省市各级获得各类奖项80多个。
  电脑机器人教育只是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前提。近年来,邹城市以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2011年以来,全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科学探究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新型“功能室”的建设与投用,提升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市共拥有师生用计算机2万余台,配备各类教学用多媒体2600余套、数字化探究实验室10个、机器人实验室15个,基本实现“班班通”;建成全省一流的教育信息中心,完成全市城乡完小以上学校的百兆或千兆光纤改造,实现市、镇、校三级全覆盖、无缝隙的网络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