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献余热 夕阳更是别样红

本报通讯员 吕海波 房甲
  2013年8月3日,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院长王滨、党委副书记李文喜同时收到了离退休老同志张子彬教授寄来的一封饱含深情的荐才信。在信中,张教授推荐国际著名医学专家郑宗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广平教授担任名誉职务或特聘教授。
  离退休老同志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9月18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对该院的离退休老干部和离退休工作处负责同志进行了采访。
退而不休,主动为学校举贤荐才
  记者在离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见到了张子彬教授。他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张教授高兴地和我们攀谈起来,详细介绍了他在滨医4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退休之后从事医学研究、撰写专著等方面的情况。从张教授的讲述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老同志对党的感恩之心,对学校、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当记者问及他积极为学校举荐贤才的动机时,张教授激动地说:“今年7月,学校召开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我仔细拜读了刘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学校的实施意见,深受鼓舞和启发。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非常及时,是校党委站在医学教育前沿,高瞻远瞩,使滨医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是解决制约滨医发展瓶颈的重大举措。只要学校狠抓人才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就能抢占医学教育领域的制高点,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是一名滨医的老教师、老大夫、老党员,亲历学校自1970年搬迁到北镇办学至今43年的沧桑巨变,对滨医有深厚感情。为学校发展奉献微薄之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举贤荐才的热潮中,张子彬教授只是一个代表人物。学校召开人才建设工作会议后,离退休工作处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全校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离退休人员的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离退休工作处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离退休老同志,并号召老同志积极行动。一大批老干部积极响应,纷纷推荐贤才人选,主动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
老有所为,积极为学校献计献策
  离退休老同志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的发展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凝结着他们的深情和智慧。他们以“滨医兴”为荣,以“滨医衰”为耻。他们虽然已经退休或离休,但依然十分关心学校的事业发展,积极通过书信、电话、座谈等多种形式为学校献计献策。
  今年5月,在“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中,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积极作为,主动建言献策20余条。例如:学校更名升格、老年医学专业、老年产业、烟台附属医院建设、青年教师培训、人才培养等,均事关学校长远发展。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为了提高自己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老同志们都作了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有关烟台附属医院建设方面,有些老同志为了提出合理的建议,不顾盛夏酷暑,专程从滨州校区赶到烟台,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了解情况。
  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另一方面积极宣讲滨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建言献策。今年8月,学校举办领导干部工作研讨班,原党委书记贾玉忱专程从滨州赶到烟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学校发展,为全校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宣讲滨医的历史、传统、精神和滨医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志。报告催人奋进,提神振气,让广大党员干部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在9月召开的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上,与会老领导、老同志本着对学校事业发展负责的态度,畅谈了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贾玉忱等老领导怀着对学校深厚的感情,希望学校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发展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一个战略目标、五个战略支点”的思路,谋划发展,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措施,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五心”服务,努力让老同志满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离退休老同志过去为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领导每逢重大节日主动走访慰问老同志,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主动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在老同志遇到困难时主动解决。这让离退休老同志感动不已。离退休工作处领导班子主动作为,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切实做好党委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用爱心、耐心、孝心、热心、贴心,时时刻刻为老同志着想,积极主动为老同志服务,让老同志暖心、安心、放心。
  2012年冬季的某日是青岛最冷的一天。这一天,一名住在青岛的老教授生病了。得知这一消息后,离退休工作处的负责同志连夜赶到青岛。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捧着鲜花走到老人床前的时候,生病的老同志激动地说:“我给学校添麻烦了。感谢党委的关怀,感谢大家。”老人不知道,这已是离退休处的负责同志在一周内三次赶到青岛看望慰问生病住院的老同志了。
  离退休老同志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关心支持学校的事业发展,不仅源自于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而且源自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