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质和量的“双赢”

本报记者 军文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缺乏运动、体质下降所引发的问题屡屡见于报端。为此,社会有质疑:国家多年来已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缘何有了明确的固定的凤凰彩票,质量却没有保证?即学生体质没有得到全面提升。原因出在哪儿?怎样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质和量的“双赢”?就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采访。
让学生愉快锻炼且体验乐趣
   国家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前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在提案中称,调研结果显示,校园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缺口巨大以及中小学校对“每天锻炼一小时”不重视是造成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滑坡的主因。
  记者就此调研了青岛市部分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小亮是青岛市西部老城区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上午一到两节课后的大课间,学校就让全校学生都到操场上做操,然后自由活动,无特殊情况是不能留在教室里的。他虽然也想活动一下,但操场太小了,密密麻麻人太多,伸展不开,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几个同学围成一圈聊天。提及此,该校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很无奈,她说,学校是一所老校,自身场地有限,周边人流量、车流量又比较大,所以也无法利用校外场地。“我们也想让学生多跑跑跳跳,可是全校学生聚在操场,跑也跑不开,跳也跳不远,只能做原地课间操这类运动。”
  对于调研所说的器材不足问题,青岛市的中小学校长纷纷表示,学校器材数量完全可以保证体育课基本教学。在其他运动凤凰彩票,虽然拿到学校器材的学生有限,但并不会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很多有趣的体育活动不需要器材,或者只需要少量器材,学生可以自带、自购、自制一些小型器材,学校也可以就地取材,制作一些简单的用具。
  是否有体育教师缺口问题?就青岛市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市区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齐全,体育课教学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偏远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配备不全,体育课由非体育教师兼任。
    学生是否重视“每天锻炼一小时”?青岛市延安二路小学校长孙军告诉记者,学校体育教师配备齐全,上午大课间,每个班的班主任也都要带队;下午的体育活动凤凰彩票,体育老师都在操场上指导,每个班还有一名其他科目的老师协助组织安排。学校结合本校足球特色,除安排足球小射门、带球跑等活动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踢毽子、跳绳、打乒乓球等活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或比赛。另外,记者在部分中小学采访时也了解到,有些学生觉得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没意思,无非是做操、跑步、自由活动之类的,而自由活动时,同学们有的跑着打闹,有的坐着闲聊。
开辟新“路”应对场地不足,避免“放羊”
  “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学校有什么办法来保证学生运动质和量?
  青岛市西部老城区学校的老师说,“一小时”是这样计算的,上午大课间有20~30分钟供全校学生运动,当天有体育课的学生可在课上运动40分钟,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学生就要在下午利用体育活动凤凰彩票进行30~40分钟的锻炼。一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由于场地有限,全校学生统一在大课间运动的质和量就难以保证,因此他们对下午的体育活动很重视。她说,每个班每周有3天会上体育课,因当天没有体育课而参加下午的体育活动的班级只有五六个,这样操场就空出来了,不同班级的老师会组织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
  另有一所操场较小的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大课间,为了让全校学生利用有限的场地跑步,他们研究了不同的跑步路线,比如大圈套小圈,即高年级学生在外圈跑,低年级学生在内圈跑。再如,利用折尺形路线增加跑步距离,还有男女分队曲线跑,即男队和女队首先错开位置,当男生跑步时女生作为“标杆”站定不动,跑步路线类似于带球过障碍的路线,男生跑完之后站定,换女生跑。“总之,为了克服场地小的困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这位老师说。
让运动带给学生真正的快乐和收获
    对于不受场地等因素限制的学校来说,怎样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质量,让学生在这一小时当中真正有所乐、有所获呢?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告诉记者,为了切实保证一小时的运动质量,学校没有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体能等特点为学生制定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就能在一小时中有所乐、有所获。
    青岛市寿光路小学校长辛卫青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爱玩的,让每个学生手里有一样器材,“一小时”就不会荒废了。但当他们两手空空时,就会觉得没什么事可做。因此学校提出了“每人手里一样器材”的口号,多方筹备各种各样的器材,丰富学生的活动项目。青岛市延安二路小学校长孙军告诉记者,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学校都会通过课间操、五步拳、自编足球操、一分钟跳绳、一分钟踢毽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专设一节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学习学校自编口袋书中的篮球基本技能、传统游戏、足球基本技能等。实现“四个人人”的阳光体育目标,即人人参加大课间、人人体育争优、人人学会踢足球、人人选择1~2项体育项目进行终身学习。
  青岛市嘉峪关学校校长徐学红告诉记者,为保证学生每天有效地进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校鼓励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了趣味与体能、情感发展相结合的百个游戏活动,开展了体育项目体验活动。同时,为学生添置了诸如呼啦圈、敏捷梯、小跨栏架等易存易取的体育器材,丰富了学生们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们保持新鲜感,有效避免了学生们“放任自流”。同时,提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
    青岛市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告诉记者,在认真落实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体质监测工作。青岛市的措施就是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全市各区、市教育工作的督导,对固定年级学生随机抽测,合格率要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各校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