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看历下

本报记者 胡怀旭
  济南市历下区,南依千佛山,坐拥大明湖,西临趵突泉,集湖光山色于一体,是济南古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首批“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历下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公平”这个核心,抓住硬件、内涵、民生三个均衡点,着力均衡,着手内涵,着眼优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教育优质高位发展的美丽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委政府的责任
  进入新世纪,济南东部新城迅速崛起,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入,出现了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上学难、大班额现象尤其突出。面对困境,如何破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推动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均衡发展是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职责。建设首善之区首先要建设教育的首善之区,历下区有能力、有条件办好教育,办优质高位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成为真正的金字招牌,成为历下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区委书记田庆盈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历下优先发展教育的自信和决心。
  在历下区委、区政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凤凰彩票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渐浮出水面——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这一个个“优先”点准了制衡教育发展的“软硬穴”,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向着均衡优质高位的目标快速发展。
  首先是制度和组织上全力保障,建立了问责机制。历下区把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党代会、人代会民生工作的重要议题,印发了《济南市历下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历下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历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的通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其次是教育经费投入上全力支持。历下区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近3年来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2.99亿元、5.69亿元、8.21亿元,较上年增长比例分别达到41.35%、90.36%、44.23%;在完善教育布局的基础上,历下区政府还不断加大投入,保证每年不低于3.5亿元的资金用于学校基本建设。
  第三是在规范办学、内涵提升上全力推进。历下区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历下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了《济南市历下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招生、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予保障,保证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务工子女定点学校11所,其中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有9所。积极稳妥推行随班就读政策,不断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工作,73名儿童实现了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对全区所有孤儿、低保家庭和单亲特困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进行动态跟踪,并建档立制,每月发放100元救助金。今年秋季开始,历下区投入880万元,在济南市率先实现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本费。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历史上,历下教育也曾存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一头是老城区教育资源弱化,另一头是东部新城教育配套青黄不接,教育的发展一度陷入了两难境地。
  教育均衡的基础是办学条件的均衡。结合中心城区建设进展及东部新城区的快速发展势头,历下区教育局提出了“东西两翼提升、新老均衡发展”的思路:在西部老城区,以升级改造为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东部新城区,以名校辐射为主,通过“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方式,推进教育资源全面均衡。
  2011年12月,最后一所老城区的“袖珍学校”趵突泉小学迁入新址,历下区老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建成的53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总投资约1700万元,完全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让老城区近万名孩子从教育升级中受益。
  “你看现在的学校更洋气了,离家近,孩子不受罪,家长也放心。”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两位家长交流着学校的变化。借校舍加固的契机,文化东路小学从教室到功能室,从厕所到操场,从教室内到教学楼外观,进行了一番“硬件包装”,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又一个“大跨越”。为满足辖区群众对义务教育的需求,2010年到2012年,历下区投资1.79亿元对全区28所学校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投入1.05亿元(含上级专项资金2904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教育装备及场地建设;投入700多万元,新增学校图书40多万册;信息技术装备投入约2500万元。
  家住市区的六年级学生李圣男每天都经历着这样的“旅程”:早上6点从市中心出发,换乘两次公交车来到东部城郊的农村学校盛福实验小学上学。由于住宅拆迁,几年前她来到了盛福小学,回迁后按照就近入学的政策,她可以转到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的城区小学就读,然而她拒绝了。因为这所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一样好”。
  针对近年来济南东部新城迅速崛起、外迁人口急剧增多,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的局面,历下区加快了东部新城配套学校的建设步伐,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盛福实验小学、锦屏学校、名士小学、龙奥学校、紫御东郡小学和辅仁学校相继投入使用。2011年,投入2亿多元,购置并改造了原电子职业学院地块,将燕山学校初中部迁入其中,很好地解决了燕山片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
  历下区教育局局长陈仕学表示,今后几年将在做好东部新城教育配套的同时,着重搞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截止到目前,历下辖区中小学校,已有32所达到了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约占总数的70%,这意味着历下区向“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全面优质
  古今中外,教育的发展莫不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硬件”即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而改善“软件”,则是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有效提升。历下教育的领导者深谙此道。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教育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历下教育的选择是:以内涵发展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高位运行。
  “教育均衡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真正惠及民生。无论学校怎么建,教育怎么办,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同样优质的教育。”陈仕学说。在深化课程改革、开齐开全三级课程的前提下,历下区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区位优势,依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以开发学校课程和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创品牌,出特色,一校一品,精彩纷呈。目前,全区40余所学校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广为社会认可。文化东路小学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被列为国家级“阳光校园·体育新课程”研训基地,探索“软式垒球”进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独具特色。趵突泉小学的学校课程剪纸、皮影戏,济南五中的游泳课程,甸柳一小的足球课程,十亩园小学的国际象棋,大明湖小学的国学教育,汇泉小学的跆拳道等都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丰富多彩的载体,鼓励着历下的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不同的成功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历下区还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并运行了“数字·历下教育”信息化平台,启用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OA平台,使教育资源从“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调配和统一管理。该区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了“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翻转课堂”和“慕课联盟”等重点教学课题研究,打造智慧型教室,着力提升教师“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的效率,更好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在东部新城,历下区新建学校6所。为让这些刚刚起步的新校快速步入发展轨道,历下确立了“名校办分校”的思路,构建“名校带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探索出了“名校辐射,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东方双语、济南五中、燕山学校、甸柳一小、山大附中……一批名校带着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强势而来,同时带来的还有优秀的师资,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快速提升了东部新城学校的办学水平。
  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历下区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按照对新建学校(幼儿园)、扩班学校优先配备教师、对调出教师学校按学科优先补充教师、对超编学校多出少进的办法,优化教师配置。近3年,先后招考、聘任新教师386名、引进名教师54名,50名校级领导、300多名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基本实现了师资力量的校际均衡。
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人
  “现在,学校硬件是老城区内最好的,完全超出省级规范化标准。特别是搬进新校后,教师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在刚迁入新校址的趵突泉路小学,校长吴玲告诉记者。
  教师精神面貌的可喜变化,源自内心的愉悦,幸福感使然。
  教师是教育均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为把幸福工作做到教师们的心上,历下区着力做好“待遇、培训”两篇文章。在全市教育系统率先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实现全区教师待遇均衡;教师工资连年增长并在全市领先,享受第13个月工资、取暖费补贴和省级文明区一个半月工资奖励。为解决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历下区还不断创新,稳步迈出更大步伐:全面实施了教师星级制,为四星级以上的教师每人每年补贴教学科研和培训资金2000到8000元不等;出资为270多名评上职称但受岗位所限无法聘任的一线骨干教师补足职称待遇;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月500元;投入750万元增加教师的公用经费;对功勋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拨专款用于教师体检……
  历下区把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启动了“幸福培训”工程。通过“点餐式”培训、“菜单式”课程以及全区开展的多层次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一系列高品位、高水平的培训,让教师在提升中成就自己,获得幸福。近3年投入教师培训专项资金891.31万元,近3700名教师从中受益,在培训中“幸福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一年,历下区教育局就针对全区教师开设了“班级管理——养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让师爱充满智慧”、“做教育的有心人”、“关注课堂,抓好教学常规”、“青春期学校性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参训教师近8000人次。
  让教师真正成为幸福的人,还要关注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历下区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教师查体。陈仕学表示,广大教师在自身获取幸福感的同时,会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最宝贵的。
  从硬件均衡发展到内涵优质发展,历下区在探索教育公平与质量、均衡与优质紧密结合的道路上,大胆尝试,积极作为,一路向前,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泉城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说:“学校离家也就几百米,孩子上放学我们都不用管,很方便。之前一直想方设法托关系找人,想择校上学,现在来看,真没这个必要,因为历下的学校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