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有个“无机”课堂

  本报讯(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戚娟)每节课前,学生们来到教室后就主动将手机存放至挂在教室后面的手机收纳袋中,安静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上课。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有秩序地取回自己的手机。整堂课上只闻读书声,不见“低头族”。记者近日在聊城大学采访,发现这里有个“无机”课堂。
  今年9月份,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学风调研中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手机接打电话、看电子书、刷微博、玩游戏等现象越来越多。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必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学院随即开展了创建“无机”课堂活动,倡议全院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做课堂上的手机“低头族”。
  “在‘无机’课堂上课,我感觉和同学们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度高了,互动也多了,我上课也带劲儿多了。”这是计算机学院教师王贤勇在学院开展“无机课堂”活动后最深切的感受。
  “低头族”是智能手机普及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大学校园尤甚。在教室、食堂、路上随处可见他们低着头摆弄手机的身影,就连在课堂上,这些“低头族”们也不时低下头。“我们班智能手机拥有率百分之百。以前上课的时候,不少人手机挂着微博、淘宝,经常忍不住低头看看。”2013级5班学习委员乔守卿说,“现在大家主动把手机放到一旁,也不用再挂念着,很自然地就去听老师讲课。相比较之前,学习状态好了很多。课下玩手机的也少了,大家交流多了。”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无机’课堂只不过走走形式罢了。”小杜同学坦言,“不过现在感觉不错,以前手机依赖感特强,不随手拿着手机就不舒服,吃饭、上课、走路,一刻也离不了。现在上课手机上交,反而没那么需要手机的感觉了。我原先是不是有手机强迫症啊?”
  “无机”课堂活动开展以来,任课教师一致反映教学秩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没有了手机的干扰,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也普遍感觉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课堂秩序比以往好了很多,同学们能够专注听讲。
  计算机学院院长谢圣献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上严禁教师接打手机,加强课堂‘监控’等。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管教课,还要积极进行学生考勤和课堂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无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