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三女生的坚强与美丽

本报通讯员 王妍 郭兰成
  她家境贫寒,却毫不犹豫地将助学金资格让给别人;她生病住院,却为不能前往山区支教而落泪;她一天打三份工,还笑着为病重的母亲洗脚、梳头……她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大三女生的坚强与美丽。她就是青岛理工大学特困学生徐彩云。
百折不挠,乐观面对生活磨难
  徐彩云成长在一个贫困不幸的单亲家庭里,懂事的她从小便跟随母亲下地干活。8岁那年,在跟随母亲给果树喷药时,她不幸中毒。因为没钱而延误了治疗,所以她体质较弱。
  在徐彩云即将迈入重点高中的那个暑假,母亲身患重度过敏性紫癜。沉重的医药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欠下巨额外债,也让她面临辍学。这个16岁的女孩独自扛起铁锨到工地上筛沙,用两个月的劳苦换来了学费,把余下的钱都留给了母亲,还留下了“永远照顾母亲”的誓言。
  高中3年,徐彩云兼顾着学业和重病的母亲,每一天都在奔波劳累中度过。但是,她没觉得辛苦。她说:“我比海伦·凯勒幸运多了,因为我还有健全的身体。”
  2011年9月,徐彩云考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她接过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学费,带着重病的母亲踏上求学之路。入学初,徐彩云在学校旁租了一个15平方米的小屋,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病重的母亲。她当过售货员、洗车工、建筑工人、饭店服务生,有时一天连续打三份工。每天自习后回到出租屋,给母亲洗洗脚、梳梳头,成了她最开心的时刻。她说:“虽然我还没有能力给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我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尽孝的机会。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会坚持。这是因为,我支撑起了这个家,我收获了幸福。”
刚毅厚重,感恩回馈,先人后己
  青岛理工大学对徐彩云进行了资助,并为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大一时,原本能够获得三档国家助学金资格的彩云却主动申请了一档助学金(当时三档助学金每年3000元,一档1000元),大二则因为获得了校办企业奖学金而干脆把助学金名额让了出去。她说:“我有奖学金,还有勤工助学岗,能吃饱就很好了。”
  徐彩云还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她的身影活跃在义务献血、清晨义扫、爱心家教、关爱空巢老人及贫困户等志愿活动中,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土木马大姐”。在一次义务助教活动中,她结识了家庭贫困的“弟弟”。两年多来,她一直履行着与这个萍水相逢的“弟弟”最初的约定:每个周末为他补习功课,用自己打工挣的钱供他上学。
  前年,学校组织到南方偏远地区支教活动,徐彩云由于生病住院而无法成行。于是,她为山区的孩子们准备了课外书,让同学们带去。临行前,同学们到医院看望徐彩云。这个坚强的女孩拉着同学的手,第一次在人前流下了眼泪。她说:“我多么想到那些孩子身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正像徐彩云自己说的那样:“人的一生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给予了多少。”她用坚强和乐观滋润着自己的梦想家园,也用一颗宽厚的心延续着自己的善行。最近,她又报名参加了2014年的义务支教活动,期待着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山区孩子早日插上梦想的翅膀。
凤凰涅 ,苦难里铸就辉煌人生
  大学校园里的徐彩云一直保持着军人般的作息规律,每天6点起床,23点入睡,三餐凤凰彩票不超过1个小时,课堂内精力集中,课堂外分秒必争。无论走在通往自习室的路上还是在打工途中,她的脚步从不停歇。
  勤奋和努力使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且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崭露头角。她负责的“房屋寿命与质量安全的法律责任”和“基于ArcGIS平台地面建筑与地下结构相互影响安全评估系统”课题顺利通过学校科技创新立项项目验收,前者获得“挑战杯”校赛一等奖,而以后者为基础申请的“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也即将获得批复。她参与撰写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和减量化的立法规制》在去年的“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此外,她在演讲、朗诵、辩论、创业、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中,荣获市、区级奖励3项和校级21项。
  徐彩云在面对生活磨难时表现出的乐观态度、顽强品质和自强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师生。她毫无争议地被评为2012年“感动理工”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她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成绩优异。因患颈椎病和肺炎,沉重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她从不所屈服……面对已有的成绩,她没有骄傲;面对未知的困难,她不会气馁。她坚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会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在别处开一个窗。她不会被困难打倒,困难会让她更强。她是‘浴血的玫瑰’、‘涅 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