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以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14-02-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626次
本报通讯员 孔德彬 于广华 徐峰
“学校条件这么好,和城里的学校不相上下。现在的孩子上学,真是掉到福窝里了。”邹城市太平镇骑岭村的村民张延成参观完村北的学校后发出由衷的感慨。邹城市坚持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办学条件一体化统筹,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教育教学一体化推进,使教育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焕发出独特魅力。
办学条件一体化统筹
“电子白板用起来太方便了,课教起来更直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大束镇中心小学教师董伟谈起电子白板异常兴奋。2013年,该市新上电子白板100余套、触摸式液晶电视200余套、多媒体教学设备300余套,这些设备大多装备到了偏远的山区学校、农村学校。
邹城市把均衡城乡办学条件作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该市每年将校舍安全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和重点建设工程,纳入镇街、部门年终考核体系,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考核制度,确保工程进度。2009年以来,全市新建、改造城乡校舍3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多元。
与校舍建设同步,该市加大相关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力度。课桌凳更新、实验室建设、体卫艺器材更新、图书配备等工程的相继实施与完成,使城乡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97.6%的中小学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好的设备在学校”,成为邹城教育的生动写照。
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邹城市坚持“输血”、“造血”、“活血”并举,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
“输血”引入新能量。市委、市政府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补充办法,做到“事业单位考选优先保证教育,岗位设置优先保证教师”。2011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考选教师4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71名,90%以上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有效改善了全市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
秦丽是田黄镇第一位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科班出身的她,为这所大山深处的幼儿园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在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同时,带动了全镇保教水平的提升。“新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先进,敢闯敢试,对农村老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榜样,有效带动了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田黄镇中心小学校长田祥迁这样评价新教师的补充与加入。
“造血”提升新动能。“要实现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让教师在业务上学会跳起来摘桃子。”邹城市教育局局长苗存奎深有感触地说。每年暑期,该市都组织400余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幼儿园教师到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高级研修。新教师入职培训、试用达标培训、专业成长提高培训,老教师新课标培训、新技能培训和新老教师双对接培训,涵盖不同学段、统筹不同学科,形成“网上研修、高端培训、专家引领、同伴互动”一体化培训模式,教师专业成长走上多样化、常规化、实效化之路,名师队伍不断壮大。2013年,该市有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9人被评为济宁市名校长。
“活血”激发新生机。邹城市东西跨度大,山区、平原等各类地貌兼有。他们大力推行城乡教师双向支教交流制度,每年选派至少20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区跟岗学习。
让教师流动起来,干部首当其冲。2012年以来,邹城市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10名,调整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400余人,调整幅度占全市中小学中层干部队伍数量的一半以上,一大批年富力强、群众公认的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
教育教学一体化推进
教育常做常新。邹城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城乡学校教学同研、质量同幅、发展同步。
该市实施城乡学校联盟建设。在联盟学校原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的情况下,每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1~3所中小学结成“联盟”,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教师互派、干部挂职、学生联谊等系列活动,开展“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帮扶活动,迅速改变了城乡教学生态。“我和城区学校的名师共同执教了一节课。从岳老师那里,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课欠缺在哪里。”太平镇皇甫小学教师黄荣华在参加联盟教研活动后的反思中写道。自2013年4月份联盟成立以来,该市已开展教研活动160余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交流100余节次,5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实现了城乡学校交流的无缝隙、全覆盖,促进了理念共享、资源共用、共同提高。目前,邹城市周周都有校际联盟活动,月月都有城乡交流活动,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已成常态。
依据全市实际,邹城市健全完善了教师、学生评价体系,每年召开各学段教育教学工作会、调度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查找不足,分析对策。每学期期末开展质量抽测,由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会诊,以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加以研讨,针对突出问题,由教研室跟踪帮扶。他们聘请全市各学段学科业务骨干50余名作为兼职教研员,实现教研与教学“无缝链接”,在专家和教师之间、校际和校内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