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蓝色经济建设的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吴鹏 孟凡秋
  2013年12月26日,日照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正式成立。中心教研组的成立,壮大了中职教科研队伍,旨在打造“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中职专业教师团队。这无疑将为日照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加强市级统筹,提升办学层次,实施分类创建,提高办学能力,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增强办学优势,使中职教育成为家长和学生喜欢的‘香饽饽’。”日照市教育局局长张传若说,“下一步,我们将把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增强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上来,努力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利于学生成才、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架起学生通往理想高地的“人梯”
  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得近年来该市的职业教育成绩斐然,声誉鹊起。在201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中,他们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类赛项的最大赢家,在汽车维修等赛场都有不俗的表现,共斩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13个,团体总分居全省第五名,有2所学校分获全省第四名、第六名。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市要求45岁以下的中职专业教师均需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大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师张爱华,在2012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教师组汽车维修项目比赛和2013年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组织教师参加每年的全市职业大赛教师组比赛,提高了教师技能教学和实战辅导能力。自2011年开始,全市职业大赛设立教师组比赛,为教师搭建了展现个人业务风采和增进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教师比赛项目由最初的4个增加到2013年的13个,参赛教师人数也由22名增加到93名,教师的“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师王剑平在全市大赛电工电子项目获得第一名,他辅导的学生王祝获2013年全省大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第一名;日照市科技学校年轻教师封海松获全市大赛建设数控车项目个人一等奖,他辅导的学生获全省大赛一等奖;同校教师朱辉获全市大赛车工项目第二名,他辅导的郑辉、沙伟两位同学包揽了全省大赛车工项目前两名……
  积极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有效破解了各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实践指导能力薄弱的瓶颈,快速提高了学校的实践技能教学水平。近年来,全市中职学校共聘任各类能工巧匠200余人,获得省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日照市工业学校聘请的钳工实习指导教师刘加南,辅导多名学生连续多次获全省大赛一等奖,代表我省参加国家级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学生成才的宽广舞台
  落实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制度。将教师培训和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情况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安排专业教师顶岗实践,使他们广泛接触企业生产前沿技术,参与企业科研开发,及时了解和学习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引车间进校园,实现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的无缝对接。日照市科技学校与市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由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了康洋电源充电器加工、五征汽车半轴管头加工等多条生产线,师生直接到企业的生产线顶岗实习。此举实现了课堂与车间的零距离对接,真正让学生学到了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技能。得益于这一培养模式,该校培养出许多拔尖人才:机械专业学生张念利获第五届“振兴杯”全国大赛涂装类比赛第一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全省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钢,毕业后直接被康洋电源公司聘为副厂级技术员。
  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通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各学校都尝到了校企合作的甜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办学热情。日照市工业学校与山东共达电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共达班”,学生到公司带薪实习,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日照市农业学校与青岛三利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通过冠名办班、互建基地,实现了“订单式”培养。
  淬炼专业的管理体制: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日照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职教育管理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又一“秘诀”。
  严格要求,使学生“人人有目标,学习有动力”。严格实施中职学生毕业“双证”离校制度,锻造了学校勤奋上进的学风。各学校纷纷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聘请优秀企业家作报告,以激发青年学子的昂扬斗志。“不努力学习,我就拿不到职业资格证,毕业就成问题,也很难有一份好工作。我羡慕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师哥师姐们。”一名在校中职生这样对记者说。
  质量监控措施得力,学校办学有压力。自2010年开始,日照市教育局每年都随机抽取部分中职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抽检成绩予以通报,并计入对学校的年度综合评估。2011年,印发了《日照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标准》,对学校年度综合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推动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显著提高了办学质量。
  积极推行课程改革,为学生高效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秉承“让课本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课改理念,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实习内容。大力倡导教法创新,如采用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让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课堂实现了高效。积极推行适合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日常表现与技能考核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畅通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该市采用“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等形式,实现中职和高职(专科)院校上下贯通。该市已有8所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举办“三二连读”高职班。2013年,该市有1900余名中职毕业生参加春季高考,1726人被高校录取,其中168人被普通本科高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