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入组建创业团队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报通讯员 郭翠华 杨宇
  2月17日至18日,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生张守权在大会上受到表彰,荣获第二届“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
  张守权为山东农大2012届园艺专业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他多方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了泰安市吃茶去茶业有限公司,并组织泰安茶农成立农村合作社,带动当地茶农20余户。他的公司研发了“泰山红茶”、“谦玉”等8款系列泰山茶产品,第一年销售收入140余万元。
  张守权还是驻泰高校大学生创业联盟主席、山东农大大学生创业联盟创业导师。他与山东农大“茗风茶业”创业团队合作,推出以“学子”为主题的“山农学子”、“泰山学子”泰山茶,为该校130余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张守权的成功创业得益于山东农大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支持。近年来,山东农大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对接产业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
提供400多万元经费
引导成立260余个创业团队
  山东农大是山东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多年来,该校一直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来抓。学校提供了5000多平方米的创业场所,每年提供4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目前,该校已成立了260多个创业团队。
  该校信息学院2011年创建了大学生启航科技开发公司。成立近三年来,公司已承接校内外项目100多项。先后有98名学生在这个公司工作过,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13年山东省农林水类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启航公司的几名骨干同学投递简历后,当天中午便有上海、北京的IT企业通知他们参加面试,并很快与他们签约。启航公司负责人张兆冰同学对记者说:“学校的大力倡导和支持点燃了我们的创业激情,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山东农大为每个创业团队都配备了指导教师,其中55名教师具有国家级职业指导教师资格,46名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林学专业学生杨庆春与几位同学创立了水缘花水培花卉创业中心。他说:“在老师指导下,我们从记录温度与湿度、刷玻璃杯到洗根,再到后来配制营养液、进行水培,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所学专业更感兴趣了。”
  在这些创业团队带动下,山东农大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蔚成风气,该校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2008届毕业生王风刚毕业后在济南成立了山东地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并在临沂市河东区建立分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的肥料厂,带动当地民工和下岗工人100多人就业,2009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100强第66名;2008届毕业生谢思惠毕业后回到家乡福建,创建了好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实体企业,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他因此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还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张守权在大学期间就创建“茗风茶业”创业团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研制“泰山春早茶”,实现年销售额30余万元,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功创业。
整合学校资源
建立自己的营销中心
  为整合学校资源,加强各创业团队的沟通交流,山东农大于2013年6月成立了山东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创业联盟,建立“圆梦驿站”大学生创业联盟营销与咨询中心,把创业产品设计、研发、孵化、生产、销售等环节融为一体,形成了创业实践的完整平台。记者在“圆梦驿站”里看到,这里展示销售的有学生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新鲜蔬菜和瓜果,有充满创意的种子画,有他们亲手培育的观赏植物,有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有精心制作的蚕丝被……各式各类创业产品琳琅满目。这里还设有咨询中心,为创业学生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同学们还通过微信、网络等平台宣传、销售自己的产品。
  “圆梦驿站”刚一成立就深受欢迎,不少师生来这里参观、购买产品。刘玉升是新农人生态循环农牧场和蝴蝶标本工艺品创作室两个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他说,“圆梦驿站”的建立使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活动有了“落地”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实地培训和实践模拟,也使创业实践更贴近社会。
  山东农大学工处处长卢国强说,“圆梦驿站”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示范平台,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实现模拟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下一步,“圆梦驿站”将探索实践学校培育、基地孵化、市场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工作新途径,引领更多学生投身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