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开启师生的幸福和未来

本报记者 管恩武 通讯员 闫绪玲
  博学的谈吐,从容而优雅;缜密的思维,清晰而敏锐。莱州市双语学校教师徐建华坐在我们的对面,娓娓道来。这是在该校会客室里。室外凛冽的寒风不时吹门而入,却降不下我们内心的热度。
  我们着实没料到,在烟台市这么一所普通的学校里,能有这么高水平的专家级教师;没料到,这所普通学校里的专家级教师远不止这一位,参与座谈的吴艳华、吕春玲、侯维玲、谭晓玲、栾书鹏等老师,个个出口不凡,气场强大;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一所村办学校几年间竟然涌现出了山东省特级教师5名、齐鲁名师2名、创新人物2名、省级教学能手9名,3名教师出版了个人专著,20余人获评国家、省级优质课,绝大部分教师都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所有这些,都缘于学校以‘推好书,选好书,读好书’活动为发端的‘读研写’教师成长的新探索。”该校校长赵福庆深有感慨地告诉我们。
  像莱州双语这样以深入推进阅读促进师生成长的学校,在烟台市并不鲜见。从牟平到海阳、莱阳,再从莱阳到莱州、龙口,一路走来,到处给我们留下了书香校园名师多的深刻印象。
  如果说烟台市中小学图书装备建设调动了市、县和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投入,使烟台市中小学图书装备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迈上了现代化的新台阶,那么,烟台市随之而推进的中小学绿色读书工程则调动起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管理干部和全体学生以及学生家庭的读书热情,形成了全市空前浓厚的读书氛围。
启动读书工程
促进书香校园建设
  在烟台,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绝非率性而为,而是“顶天立地”之举。
  “顶天”者,指向也。近年来,党中央号召开展“全民阅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之中。就基础教育来说,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课外阅读有着不同的要求,语文、英语、历史更是明确对阅读能力提出要求。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推动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既是落实党中央“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指示精神,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立地”者,实践也。烟台市“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始于1988年,全市中小学“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工程始于2007年,但在2010年之前,这些先进经验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全市中小学图书配备和图书馆(室)建设严重滞后的制约。随着全市中小学图书配备和图书馆(室)建设工程的展开,2010年5月,烟台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的实施意见》;2012年1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意见》;2013年,又下发《关于开展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读书活动的通知》。4个年头,接连下发3个文件,足见力度之大。以此为动力,烟台市教育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分类指导,创新形式,加强督导,建立起推动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成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抓手、一大亮点。
  为了推进工作开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主任、相关科室单位人员为成员的中小学读书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小学读书活动。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中小学开展读书活动。
  “市教科院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规划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按照必背必读泛读相结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思路,对师生阅读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措施。”烟台教科院院长王旋说,“各级教研部门还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遵循‘注重经典’、‘循序渐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向学校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目。各学科教研员也把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每年向学生推荐3到5本课外读物。”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是实施中小学生读书工程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在读书活动的探索创新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主题性读书活动、假期读书活动、学科读书活动、各种比赛活动等4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围绕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结合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热点,联系教育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性读书活动;二是各学校在设计、制定寒暑假作业时,把学生课外阅读列为重要内容,开展假期读书活动;三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阶段和学科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读书活动;四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推广读书经验,促进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对于植根于烟台、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如语文教学“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经验、基于母语环境下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等,该局则加大推广力度,搞好传承发展。
  从2010年开始,烟台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环境设施配备、活动开展、活动效果等在内的25项评估标准。各县(市、区)、学校根据市教育局书香校园的评选标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关于读书活动的各项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评价。
  从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将读书活动情况纳入县(市、区)重点工作考核和学校常规管理检查之中,各县(市、区)也将读书活动纳入学校督导考核、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还加强对读书工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检查、指导、评估,落实奖惩措施。
深入探索创新
激发师生读书热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人间仙境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教学楼前看板上的这两行大字,道出了师生们对素质教育路径的深刻理解。在市教育局的持续引领和推动之下,烟台市各地各校师生读书活动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精心购置了《三毛流浪记》、《调皮的日子》等趣味童书,让孩子一入学就爱上“亲子共读”;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举行家长会,校长亲自作专题讲座,还让其他级部优秀家长现身说法。同时,学校为每位家长印发自编的《亲子共读指南》、推荐“家长必读和选读书目”和“学生必读和选读书目”,并将藏书量作为评选“书香家庭”的一个重要标准,带动了家庭购书读书的热情。
  牟平区实验小学创新推出“梯式分级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及书目的难易度,最终确定“十级梯式系统阅读书目”。每个级别10本书,即一年级阅读1~2级书目,二年级阅读3~4级书目……这一评价方式掀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潮。为了晋级过关,学生们惜时读书。一凤凰彩票,校园内外,随处可见学生静静阅读的身影。
  海阳市育才中学的阅读教学前些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阅读速度太低是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提速?校长李兆明看到报载的北京特级教师程汉杰创立的“程汉杰高效阅读法”,就推荐给全校教师阅读。该阅读法被老师们一致认定为破解低速难题的“金钥匙”。2011年9月,该校“程汉杰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作为烟台市重点课题开题。他们将阅读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来培养,作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提升的一个抓手,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校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方法。
  招远市通过课题实验,摸索和总结出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了读物推荐课、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课、读物赏析课。不同类型的课,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宽容、正义感等优秀品质。
  阅读考级是牟平区新牟小学承担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参加不同级别的阅读考级,获得相应的“课外阅读考级证书”。到小学毕业时,获得考级证书最多、级别最高的学生将被评为语文小博士。届时,学生将身着博士服参加隆重的颁奖仪式,接过校长亲笔签名的小博士证书。阅读考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必须将教师引入专业发展之路,读书是最简便有效的方式。而要求教师和学生读书,我们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是市局领导班子对全体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校长的谆谆告诫。
  烟台三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很多教师放弃了阅读。校长郭宏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之前教师过生日学校送的是蛋糕和鲜花,郭宏成把鲜花变成了书籍,并带头读书。教师读书风气为之一变。
  莱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冯彦东每每读到好文章就立即让老师们传阅。莱州市金城镇吕士祥小学校长张晓琳上学期以推荐信的形式向全体教师推荐了两本书,平时碰到有价值的文章,就在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间进行批注式传阅——每人读完后写上自己的心得。招远市丽湖学校校长庞尔成,在给师生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免费为教师订购刊物的同时,与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3年来,庞校长仅在校园平台“校长絮语”一栏中就发文近300篇。牟平区新牟小学校长带头确立了《新牟小学教师读书制度》,将教师读书活动列入学校教学常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在领导示范和榜样力量的感召下,烟台市中小学的教师读书活动蔚然成风。
  福山区的民间读书组织——快乐成长教师读书会成立于2010年7月,最初由烟台市实验中学教师孙贞锴等4位青年教师共同发起创建。经过3年多的渐进发展、调整,读书会现有两个分组20多名教师,成员来自多所中小学。他们创办会刊《成长之友》,在新浪网注册“快乐成长教师读书会博客”。孙贞锴还被推评为“2012年度中国十大爱读人物”。他们不仅用读书丰润了自己的教育人生,更为全市热爱读书的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
  莱阳市实验小学空前活跃的读书气氛,催生了一个自发形成的“民间”读书组织——“萤火虫读书协会”。协会自行选举产生了会长、理事,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创办自己的网上读书博客群。学校采取“政策鼓励、自由发展”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为保持组织的纯“民间”性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学校规定校领导不得干涉协会活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不准担任协会领导角色。目前,这个“民间”组织已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40多人,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读书组织。
  莱州市加强市校两级教师读书组织建设,以“教师读书团体”建设带动、辐射广大师生及家长热爱读书。目前,该市的优秀读书骨干达2000余人,教师读书团队100多个;“莱州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沙龙”学习型特色团队已开展14期读书活动,提炼了十多种高效团体读书活动模式;在2013年初启动的莱州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沙龙行动中,有百名沙龙成员形成了自己万余字的阅读研究成果。
有序开放漂流
提高图书资源效用
    “图书漂流是全市持续开展读书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一道亮丽风景。”烟台市教科院副院长管锡基说,“此前,很多学校将图书放置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便万事大吉。如今,结尾变成了开头,成了绿色读书活动的开端,这意味着对传统学校读书流程的再造——本着时空便捷的原则,图书要从图书室书架上走下来,进班级,进走廊,进家庭,进社区,一切以师生读书为本,进行人员配备、投资方向、课程设置、家校联系的重新整合。”
  在最早创出“图书角”的栖霞市,记者在蛇窝泊镇中心小学看到,每个班级都有一个藏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书。一边的借阅登记簿上,记录着全班学生的借阅信息。“班上学生每天都借一两本书,不仅课间看,有的还带回家。这些图书可受学生欢迎啦!”图书管理员告诉我们。
  如今,这一做法几乎普及到烟台市各学校的每个班级,成为该市图书室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除了在各个班级设立图书角,福山区实验小学还在教学楼二至四楼每一层走廊内设立休闲书吧,按年级所在楼层,摆放适合的读物,供学生课间浏览小憩,培养学生静心、投入的读书气质。
  招远市金城小学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书目数量很多,但仍不能满足各级部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学校采取了“图书漂流”的方式,让同一级部的各班级分批有序地从图书室借同一本书,即各级部先由其中的一个班借书,在指定的日期内归还,再由另外的一个班级借用,以此达到同级部共读一本书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牟平区宁海中学开展了图书进家庭活动。寒假前,由语文老师根据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到学校图书室精选图书,为每名学生配备图书2本,然后在班级进行推荐,学生自由选择,并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同读,并写出读书笔记、感悟。开学后,学校举行读书笔记展评和读后感大赛,对获奖学生进行大会表彰,优秀读书笔记由该校柳丝文学社选登在校报《柳丝》上。
   “阅读,正伴随着烟台市中小学师生的成长,更开启着他们的幸福生活和人生未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认真开展好各类读书活动,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广大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也是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具体体现。”烟台市教育局局长纪德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