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播撒创新的种子
发布日期:2014-03-2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533次
本报通讯员 杜纪涛 李丽丽
十几名小学生头戴黑色博士帽,身披红色斗篷,有的手拿伸缩黑板擦,有的手捧水陆空飞机模型,还有的举着太阳能汽车模型,他们一一介绍着自己的发明。这是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首届创新作品发布会上的一幕。
发布会上学生们介绍的作品,是他们的科技创造成果。而学生们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实施的科技创新教育。
从1999年开始,该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以“扎根实践,突出创造;动手动脑,探求新知;全员参与,全面提高”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这一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显著增强。
从生活中发掘创新的源泉
为了让科技创新走近学生,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校开展了“每周一问”活动,即在各个中队的黑板报和总队的“创造墙”上留出一块空白版面,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周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为什么”书写在黑板报上,周末选取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书写在总队的“创造墙”上,学生可以自由回答所提问题或发表看法。同时,校园内设置了关于发现、体验、创造的许多标语牌,利用电视台、广播站,时时提醒学生学会发现。另外,各中队还组织了“生活中的科学”、“发明创造给生活带来的好处”等主题队会,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科技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出了一些小课题,让各小队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创新作品展览,让他们懂得创造发明就在身边,就从改变生活、学习中的不方便开始。同时,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组织了想象画、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等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组织了首届创新作品发布会,评选出了“十佳小博士”。虽然学生的作品还算不上精致,但创新的意识已经在学生心中萌发。迄今为止,该校已有几百名学生参加了省、市的“四模”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活动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活动内容涉及面很广,而且容易操作,目的是推动科普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之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学校从2000年6月举行首届科技艺术节,到2013年已经成功举办14届。他们还创造性地融科技、艺术、生活为一体,设置了居室设计、未来建筑设计、小发明、小制作等项目的比赛,让学生领略到了科技无处不在,创新就在身边,并把每年的5月定为科技艺术月。每一届都在前一届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升华,一年一个活动主题,一年一个新台阶。2013年的科技艺术节,活动主题是“创新、体验、发现”,在原有航模、船模、车模竞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拆装比赛、障碍赛。从第三届科技艺术节开始,系统地添加了布艺、纸艺、花艺、厨艺、建筑模型、七巧板6个项目的比赛。各种比赛项目的不断更新,让学生们跃跃欲试。
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该校的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题调查、科技比赛都提倡以小队形式参与比赛,在小队里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风尚。特别是科技节上,倡导“全员参与”。这个参与,不仅仅是学生的参与,还包括教师的参与。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不同章目的辅导员。在科技比赛中,他们又都是各个比赛场地的裁判员。每到科技比赛,校园就变成了大赛场,教师们分散到各个场地组织比赛,学生们拿着比赛器材到自己的场地参与比赛,整个校园热闹而又有序。有的学生兴致勃勃,摩拳擦掌;有的学生专心致志、精心制作;有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比赛后,赶着参观别人的作品……四驱车、舰船模型拆装场地上,从大到小一字排开二十几名队员,一人把一块60厘米见方的布铺在地上。他们动作麻利地把一个个小零件摆好,一手拿主体,一手拿零件,等裁判员一声令下,马上开始组装。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把货船模型上的雷达安错了地方,又赶紧手忙脚乱地用小刀把它撬下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淌下来,他也顾不得擦一下。
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们增长了智慧,也收获了快乐。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六一节的前一天,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学校举办了第三届科技艺术节,组织了许多有趣好玩的活动。参加完比赛回到教室,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有比四驱车的,有拼七巧板的,小厨师、小裁缝们也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感到自豪,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今天一天的活动虽然很短暂,但这个日子令我终生难忘。”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