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4-04-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148次
本报记者 孙志江 通讯员 郭爱娟
近年来,地处潍坊市中心城区的奎文区,围绕“创办优质教育,建设智慧奎文”的发展思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抱团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新路子。
集团化办学:
以强校带动潜力学校
中心城区往往不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但优质教育资源往往意味着稀缺。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奎文区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模式,相继成立了潍坊新华教育集团、潍坊中新双语教育集团、德润-育华学校发展共同体、奎文实验教育集团等4个教育集团,涵盖辖区几乎所有薄弱学校。教育集团学校内干部教师均服从统一安排和调整。按照“一盘棋”的思路,集团打破校际壁垒,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案,科学统筹教育教学资源,从行政管理、教师队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办学条件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促进集团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潍坊新华教育集团依托潍坊新华中学成立,成员单位有潍坊新华中学、潍坊第十三中学、奎文区北宫大街小学和奎文区先锋小学。集团选派新华中学的“精兵强将”到其他成员校进行管理和任教,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实现集团内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为潍坊新华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去年秋季招生的时候,我校生源基本没有流失。”潍坊第十三中学校长李勇告诉记者。
依托热点民办小学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成立的潍坊中新双语教育集团,包括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和奎文区南苑学校。日前,潍坊中新双语教育集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及“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研究中心”、“校务中心”四个中心,更好地协调各项工作,推进集团发展,提升集团办学水平。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选派3名教师和1名管理干部到奎文区南苑学校工作,主要帮扶南苑学校教学薄弱的英语、美术、音乐学科。南苑学校的8名教师也来到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学习中新双语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
教育集团化,以强校带动潜力学校,实现了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和办学成果共享,让学生不用“择校”就能就近“上好学”。
优化师资结构:
以先进辐射带动周边
一位好教师成就一批好学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奎文区以先进带动、辐射周边的形式,促进全区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奎文区在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和岗位竞聘制的基础上,采取公开考选的方式,每年选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08年以来,共招录中小学专任教师371名,其中研究生108人。为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奎文区实行区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学校“三级教师培养模式”,建立送培、自培、岗培“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和“骨干教师→区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区特级教师→奎文名师”梯级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目前该区已经建立了“齐鲁名师”、“潍坊名师”和“个性化教师”等名师工作室11个,直接带动了80多名年轻教师和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为促进区内师资更加优化,从2009年开始,奎文区教育局本着合理有序、均衡配置、为交流教师搭建自主选择平台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师资交流工作制度,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开展教师交流。
原潍坊十中数学教师李春霞,2013年通过交流来到潍坊市育华学校支教。“能把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农村偏远学校的师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同时,支教增加了自身的阅历,对于自身成长也是一种激励。”李春霞说。从2010年开始,奎文区教职工交流增加了支教交流方式,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偏远学校任教。同时还规定,自2011年起,40周岁以下人员竞聘推荐高、中级职称的,必须具备1年以上在偏远学校任教经历,推动青年教师向偏远学校流动。通过教师交流,学校能够选我所需,用我所要,用人自主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教职工个人意愿得到尊重,个人发展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学校和个人各取所需,实现了共赢。近3年该区共有近百名教师参与校际流动,全区师资力量更为均衡。
关注特殊群体: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公平不仅是给每个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是要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阳光。
来到潍州路小学,恰逢学校课间活动。二年级4班班主任王老师指着旁边穿红色衣服正在和同学做游戏的一名女生说:“她原来性格特别内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她妈妈得了脑癌,整天卧病在床。针对她的情况,学校专门建立了成长关注档案,并调配了辅导教师,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如今的她,性格有了明显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
近年来,奎文区要求各学校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专门小组,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着力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这八类学生主要包括家庭贫困学生、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等。各学校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好的成长环境。
“真没想到孩子能适应得这么快,进步这么大。随班就读真好。”樱桃园小学一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说。这得益于学校专职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的个训。
奎文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嵘介绍:“2011年我们成立了奎文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配备3名兼职教研员和25名随班就读专职教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特殊儿童关爱网络,进一步确保了特殊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布局优化提升:
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
“大班额”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奎文区做了有益的探索。
奎文区孙家小学作为区内一所农村学校,去年新建之后,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的教学楼窗明几净,音乐、美术等多功能教室样样齐全,新建的塑胶操场为师生课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好了,孩子在这里上学一样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来送孩子上学的一名家长高兴地说。
近年来,奎文区投资3.5亿元,新建、改扩建、加固校舍14.6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3000余万元为学校购置补充教学仪器等设备设施。2013年投入1200余万元专门用于购置仪器装备,并全面改造教室照明设施。全区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区教育信息网搭建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了各学校高速上网和资源共建共享。
2014年,奎文区继续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宝通街小学和潍州湖小学建设,两所学校预计在今年6月份竣工验收。其中宝通街小学计划总投资8100万元,总建筑面积30242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1080名学生、270名幼儿就读,可有力化解樱桃园小学“大班额”现状。潍州湖小学总投资3820万元,总建筑面积18992.6平方米,可容纳1080名学生就读,以适应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要求。
目前正在施工的胜利东小学改扩建工程,投资2250万元,用于改建原教学楼,新建4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15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地,计划于2014年6月交付使用。工程将有效缓解学校长期以来班额超大、无运动场地、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等问题。同时,在改扩建潍州路小学、十里堡小学基础上,继续推进丁家学校和董家学校建设,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奎文区依靠系列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老城区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新路子。2014年,奎文区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验收。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